翔安區檢察院在開展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中,以落實“教育、感化、挽救”方針為主旨,以維護涉罪未成年人權益為重點,以推進“捕、訴、監、防一體化”工作模式為載體,進一步深化和完善辦案專業化與幫教社會化相結合的工作機制,開創我區未檢工作新局面。
一是堅持少捕慎訴,加強思想教育。本著“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最大限度地降低未成年人批捕率、起訴率和監禁率。對輕罪案件,靈活運用無逮捕必要不捕、附條件不起訴、不起訴等措施,為未成年人增加改過自新的機會。增設訓誡教育環節,宣布不起訴的同時邀請社會各界對未成年人進行刑罰之外的訓誡教育,著重強化教育效果,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既感受到法律的尊嚴,又感受到社會的關愛,目前已開展訓誡教育4件6人。
二是完善訊問、辯護制度,確保權益保護。適應刑訴法修改,針對未成年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無法通知或在外地無法到場的情況,推行合適成年人到場參與制度。今年以來,區檢察院與區委文明辦、團委、婦聯、關工委、教育局、司法局等青少年保護部門建立定向聯系機制,聘請14名富有愛心和幫教經驗的優秀工作人員擔任合適成年人,有效緩解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恐懼、焦慮等生理、心理問題,強化對辦案人員訊問過程中侵犯其權益的違法或不當行為的監督。目前,已為8名外來涉罪未成人指定合適成年人。針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未委托辯護人的,實施法律援助進行指定辯護。
三是引入企業資源,開展就業幫教。設立涉案青少年幫教服務站,依托團委旗下的青年創業聯盟為涉案青少年提供各種有償的工作機會,并在工作中對其進行品格鍛煉、行為塑造,盡一切可能進行教育、挽救。現經過實踐,創建了“創立一項機制”、“搭建一個平臺”、“設立五個服務點”、“聘請五個幫教聯絡員”的青少年維權新模式。攜手熱心企業共同幫扶涉案青少年,一方面整合了社會資源,推動了青少年犯罪預防社會化,另一方面又能通過失足青少年的自我改造、青年創業者的幫扶引導、檢察官的關懷跟蹤等三方教育的結合,使失足青少年走回人生的正確方向。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