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侵權”期待商家良知覺醒
http://www.caoliu14.com?2013-03-26 15:00? 李傳營?來源:萊蕪文明網
我來說兩句
3月17日上午,筆者到一超市購物,一小捆茼蒿稱出的價格竟是21.41元,定睛一看,價簽上寫的卻是“精品蕓豆”,后經筆者交涉,稱出茼蒿的價格是5.91元。誰知到家,拿出購買的“內脂豆腐”,卻發現其生產日期赫然標注的是3月18日,這“超前消費”真令筆者無所適從。
將茼蒿稱成了“精品蕓豆”,或許還情有可原,可在17日買到了18日生產的商品,這不免令筆者大惑不解,難道筆者還真像一些“神話劇”描寫的那樣“穿越”了不成?
其實這種買到“未來商品”的事件早已有之,我們需要詰問的是,為什么這種行為竟是如此頑固。依筆者之見,或許不外乎這么兩種情況:一是監管不利,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不能件件都入“法眼”。二是部分消費者的隱忍。正是由于這些原因,才使得個別無良商家與法律玩起了“躲貓貓”,他們經常扮作“一不小心”的無辜者與消費者玩價格游戲,或者故意玩一場法律的“擦邊球”,與消費者打心理戰、持久戰,以至使這種價格欺詐、隱瞞“商品年齡”的侵權行為漸漸成為了一種痼疾、一種無良商人的潛規則。
今年的“3·15”晚會剛剛落幕,通過征集和評選最終確定的主題是“讓消費者更有力量”。這說明,無論是社會或是群眾都在強化維權意識。但依筆者認為,正如“打蛇要打七寸”、“堵漏要找源頭”一樣,任何一種壞習慣的擯棄和好習慣的形成,都將最終體現在人性的向善和良知的覺醒上。所以,還是奉勸各商家和生產者,要多與消費者換位思考,舍棄昧心的蠅頭小利,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做事。筆者認為,這既是一個新時代公民所應該負有的道德擔當,也是自身長遠發展的成長需要。要知道,打造“百年企業”,成就事業輝煌,“誠信金牌”將永遠是立身之本。(李傳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2-10-29榕大超市侵權案兩年半有129件 外包柜臺售假重
- 2012-10-16福建省版權協會成立 打擊侵權盜版維護合法權益
- 2012-04-26“專利偵探”入駐榕商場 專查違規侵權的山寨貨
- 2012-04-25福州海關14個月查扣涉嫌侵權物品23.8萬件
- 2012-04-25福建集中銷毀侵權盜版及非法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