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先行顯活力
全國文明村鎮長汀縣策武鎮南坑村。原為“難坑”,是個遠近聞名的窮山溝。南坑村山地面積12467畝,原有9525畝為水土流失區域,由于水土流失嚴重,整村巖石裸露、荒山連片、土地貧瘠,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極為惡劣。
“扶貧先扶志,無志貧難脫,欲富先立志,志高富必臨”,這是南坑村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該村扶志先行,尊重科學,著力灌輸村民生態文明理念,做到科學致富,文明致富,生態致富。他們從縣農業局、畜牧水產局聘請農藝師和畜牧醫師,專門指導村民生態種養,經常為村民舉辦培訓班,對果農、養殖戶進行技術指導,并多次聘請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市農技高級講師到村里傳授種養殖技術。支部開辦了圖書室,添置了幾百冊科技圖書,免費選送黨員、村干部、種養戶參加“農函大”、“農廣校”學習,每戶村民都學到了1-2門種養實用技術,村民學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風。
為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創建工作,該村加大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科技、機制、管理的創新,針對水土流失情況制定相應的治理措施,聘請專業技術人員,按不同區域、不同情況,區分重點分類治理,實行一山頭一策、一流域一策做好治理規劃,認真實施一批水土流失治理項目,做到掌握實情、合理規劃、科學治理、有序推進。采取“村企聯盟”的方式,引進大公司、大企業,引導農民積極參與做好“山上、大田、旅游”三篇生態文章,引進廈門樹王銀杏有限公司,打造銀杏生態園水土流失治理典范,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種植銀杏4309畝,2011年產值達100多萬元,提高了農民收入。大力推廣“豬—沼—果(菜)”循環生態經濟發展模式,加大扶持力度,引導農民種植油柰、桃、梨等果樹,新建沼氣池、標準化生豬養殖場和“豬—沼—果(菜)”家庭農莊;全村種植油柰、桃等果樹5200多畝,人均種果5畝多,建設沼氣池180余口,標準化生豬養殖場3個,規模化養殖母豬19戶,建立“豬-沼-果”家庭農莊10個。引進遠山公司等企業,全村耕地流轉307畝,建設以大棚蔬菜為特色、融入休閑觀光元素的現代農業基地,今年第一期60畝觀光農業大田種植、30畝休閑漁業水面養殖等已基本建成。引進客家天地旅游公司投資開發南坑鄉村旅游項目,總投資達5億元,目前,已投入3000萬元,完成了南坑村的地形、地貌測量和規劃設計,完成休閑漁業部分的景觀設施建造,建成占地600平方米的漁業文化館,3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及演藝臺投入使用,移植了一批名貴風景樹。通過近年的治理,南坑村已治理水土流失和種植果樹面積7739畝,成為遠近聞名的“銀杏第一村”、“生態養殖基地村”。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