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人者,人亦愛之” 。我們應倡導這樣一種生活理念:珍愛自己,關愛他人,努力構建和諧社會。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扶弱濟困的優良傳統,在全社會形成關愛他人、互幫互助的良好社會風尚。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需要不斷檢視自我,塑造美好心靈,主動關愛他人,積極回報社會。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我們的援助之手,奉獻出真誠愛心,讓關愛充滿人間。一次慷慨解囊,將被他人銘記;一個善舉,可能會讓一個面臨失學的孩子圓成才的夢想;一份愛心,或許讓一個掙扎在生命線上的患者燃起生命的希望。我們撒下的雖是點滴溫情,成就的卻是高尚人生。愛心是一股清流,蕩滌著世間的塵埃;愛心是一片陽光,掃除了心底的陰霾;愛心是一股暖流,溫暖了他人的心懷;一滴水也許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匯成一股清泉,就足以滋潤干渴的心田。
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是兩個特殊群體。為那些獨居家中的老人送去一點點的關愛都可以讓他們冰封的心融化,感受到人間的溫情。其實老人不需要你帶給他們什么,關愛老人不是只有付出金錢,一聲問候,一個笑臉,一次陪伴,公交車上一次讓座……僅此而已。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溫暖老人的心窩,使他們愛的天空不再是灰色,而是充滿歡言笑語。大力弘揚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積極開展愛老助老活動,樹敬老之風,關愛老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鄉交流的頻繁,越來越多的農村年輕人進城打工,很多小孩變成留守兒童,他們非常需要一種特殊的照顧和關愛。“最美校長”陳萬霞的大愛故事引發了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大行動。這位普普通通的鄉村教師一心牽掛父母不在身邊的鄉下孩子,毅然決然辭去了縣城待遇很高的工作,回到家鄉,在當地政府和群眾百姓的幫助下,創辦了全國首個民辦留守兒童的寄宿制村級學校--陽光小學,用自己的一片真情和愛心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藍天,不僅讓留守在家的孩子們在學校接受了文化知識,接受了規范的學校教育,最關鍵的是讓這些留守兒童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親情般的關愛,能夠全面健康快樂的成長。陳萬霞的感人事跡,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詮釋了關愛的豐富內涵,塑造了中國人民崇德向善的良好形象,展示了鄉村教師的高尚品德和時代風采。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3-22小議“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
- 2013-03-21龍巖市舉辦“道德講堂”主持人志愿服務培訓班
- 2013-03-20沙縣召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志愿服務工作會
- 2013-03-20“美麗長泰.家園清潔”清路障志愿服務在行動
- 2013-03-19永定縣開展關愛山川河流志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