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閻大爺老兩口就加入“老漂族”的行列了。他們希望能夠盡快融入廈門這座城市。對于獨生子女家庭來說,他們的子女在哪里,哪里就是他們今后的家。
來自湖北的李大爺老伴早逝,女兒、女婿在福州安定后,就把李大爺接過來。離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來到福州,寂寞和孤獨時不時地涌上李大爺?shù)男念^。“上了歲數(shù),適應不了新地方。”李大爺說,“買菜、做飯、帶孫子,我一老爺們插不上手,福州方言又聽不懂,遠地方不敢去,只能在小區(qū)和周邊溜達。”
他告訴記者,有一次,發(fā)現(xiàn)小區(qū)停了一輛“鄂K”車牌的私家車,覺得很親切,心里不由興奮起來。于是,這輛車成了他的精神寄托,幾乎每天,他都要到停車的地方,看看車在不在。
“精神贍養(yǎng)”更需給力
隨著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背井離鄉(xiāng)去大城市打拼、創(chuàng)業(yè),而他們本該安享晚年的父母,為了子女或是第三代,不得不來到陌生的城市定居生活。他們甘愿當起“后勤部長”,每日為兒女、孫子洗衣做飯,他們雖然享受著合家團聚的快樂,但也承受著孤獨和煩惱。割斷的人際紐帶、縮小的社交圈子,甚至語言的不習慣,都給他們的老年生活帶來新的困擾。
福州大學社會學系主任甘滿堂認為,“老漂族”的精神現(xiàn)狀就是心理空巢或是精神空巢。如果子女對他們關心不夠,就會產(chǎn)生很多心理問題,甚至是身體上的疾病。失落感、孤獨感、衰老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都會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如果兒女能夠理解父母、體諒父母、幫助父母,讓他們的精神之根扎下來,那么即使“漂”在他鄉(xiāng),“老漂族”依然能夠活得幸福。
“精神贍養(yǎng)問題已經(jīng)成了老齡化問題的深層挑戰(zhàn)。” 福州第二中學黨委書記鄭捷表示,隨著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經(jīng)濟上具備自我養(yǎng)老能力的老年人在逐步增多。不過,他們在精神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強烈需求還不能得到及時滿足,父母的健康幸福本來就應該是我們追求的生活目標。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