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重在弘揚道德需要保障
讓每一個中國人都具有公民良心,做合格的國家公民,除了發揚道德精神外,還需要有法治的保障,法律的庇護。今天,我們的國家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中國人的幸福感是不是倍增了,安全感是不是提高了。當我們被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人物,感動得熱淚盈眶的同時,在現實生活中,嚴酷的事實又總是提醒我們,我們道德水平也和經濟水平一樣并駕齊驅了嗎?當我們為畢節市五個未成年少年在垃圾箱內悲慘地死去痛惜的時候,官員的責任、社會的關心、家長的監護到哪里去了?當我們被小悅悅撞倒后,十八個路人冷漠地走開震驚的時候,當我們面對一位老人倒下后,要不要攙扶、要不要救助而糾結的時候,我們會譴責這個社會的無情,同時會不會問一下自己的良心,該怎么做?良好的社會風氣,不僅需要公民出自良心來踐行,更需要政府和社會共同構建一個系統來保障。讓公民在伸出援手、見義勇為時,不會因可能遇到的麻煩和傷害有后顧之憂。如果說過去我們因沒有經濟來源,難以為繼的話,今天國家綜合實力已經和往日不可同日而語了。我們可以為官員“三公”消費買單,為什么就不能為百姓的幸福和安全支出。政府該出手了!社會該發聲了!法律該保障了!我們欣喜地看到,不久前山東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山東省見義勇為獎勵和保護條例》,明確規定,見義勇為受益人應當對見義勇為人員及其家庭成員表達謝意,予以慰藉。同時,各級政府及部門應對見義勇為人員及其家庭、子女在基本生活、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等方面給予優先照顧。這雖然只是一個地方法規,但它確實是對見義勇為者的精神反哺。知恩圖報總算有了法律支撐。盡管這個條例還需要完善,上升到法律層面還需進一步的實踐總結,但它總是開了一個好頭,讓做好人好事的公民有一點慰藉。在當前公德滑坡、誠信缺失的現實生活中,實在是一個亮點。因為它完全體現了權利和義務相一致的法治精神,必將為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帶來革命性的啟示作用,推動公平正義的社會秩序健康開展。(陳頌英)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10-19漁島村醫:行醫是一份良心活
- 2012-09-24"整容"圖救乳業聲譽,監管助挽業界良心
- 2012-09-21微博時代良心更需吟唱 全民旅游福利多多益善
- 2012-09-21微博時代良心更需要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