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首頁
> > 正文
泉州茶業醞釀“茶超市” 不局限于賣茶葉(圖)
http://www.caoliu14.com?2013-02-27 19:14? 王宇靜?來源:東南早報
我來說兩句
茶業“二創”·茶文化
茶企對接高校發展茶學社
機雕茶擺件
茶技術要升級,茶產品要研發,茶文化的傳播方式和途徑也需要創新。“今年我們的計劃是,通過安排茶學社與茶企對接,在全國50所高校內創辦或是發展茶學社。”安溪縣會展辦主任蘇少民說,這樣的合作,并非是簡單的人才戰略,而是品牌營銷的新思路。
培養新一代消費者
廈門大學的許燕揚,是廈大茶學社的相關負責人,成立于2007年的廈大茶學社現有社員1200人,在當地茶界已算是小有名氣。不久前,回家過年的小許在老家安溪碰到了幾位“同行”,和她一樣,這些安溪的學生分別在各自的高校里辦起了茶學社,宣傳茶文化,宣傳鐵觀音。日前,在安溪縣相關部門的牽頭下,各個高校茶學社負責人與茶企面對面座談,商量如何更好地經營茶學社。
對于一切商業而言,銷售氛圍的營造是至關重要的。大學生群體是社會未來的主流消費人群,如果這輩人不喜歡或是不了解茶文化,那么歷史悠久的鐵觀音又該推銷給誰呢?
安溪籍大學生人數近年逐年增加,在學的就有3萬多人,利用好自家人的資源便能使茶文化傳播事半功倍。安溪方面充分認識到高校大學生在茶文化推廣中的宣傳優勢,較早重視并啟動“創建大學生茶學社”工程。前年,“安溪大學生茶學社首期培訓班”創辦,培訓班成員約60人回到各自高校后,紛紛在各自高校成立了20多個茶學社,一時間,安溪鐵觀音香飄各大學府。
經過一年多的培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識到茶文化,并喜歡上鐵觀音。不過,在這推廣過程中,茶學社也出現了一些發展短板。雖然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學校也積極配合,但是由于組織者對于茶學、茶藝、茶文化知識的匱乏,社團組織的發展受到較大的制約,再加上動手操作能力有限又缺少資金,實踐活動場所嚴重受到限制。如此種種,制約了現有茶學社的發展。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