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明沖擊下的民間狂歡:姑田游大龍 羅坊走古事 2013-02-27 08:39? 吳旭濤 張杰?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
游大龍、走古事……每逢元宵佳節,連城縣城鄉便異常熱鬧。 |
姑田游大龍。 本報記者 林熙攝 “講究”的老風俗 上午的走古事激烈非常,下午在姑田舉行的游大龍,則因流傳幾百年,傳統多多,異常講究。據當地老人介紹,姑田游大龍,從明朝洪武年間就開始了。 當地的兩個大姓江姓和華姓隔年輪流負責做龍頭、游龍。江姓有6房,華姓有10房,所以江姓每房要12年輪到一次,華姓每房要20年才能輪一次,今年便輪到江姓的濟美堂一房。輪到的一房便要選出較有威望且在過去一年福氣較好的人來做活動的負責人,稱為“福首”。今年的“福首”便是企業家江源,年初,他就把整個大房的人召集起來,開會、集資、安排龍身次序,接著師傅做龍頭龍尾,江姓的各家各戶開始做龍身。 江姓和華姓都有自己的做龍師傅,江家的師傅叫江修源,今年最難制作的龍頭、龍尾以及第二節龍身,就是出自他手。制作龍的技藝,他家里三代祖傳,他從小跟著家人學做龍,從16歲開始一直到現在60多歲,隔年做一次,至今已做過20多條龍。 今年的姑田大龍有108節,長約有500米。大龍均由當地成年男子來抬。姑田人通過游龍,來祈禱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大年夜12點,當地人接完菩薩,江修源便開工了。從大年初一一直做到正月十四才完工,他說,今年多叫了幾個人幫忙,所以正月十四就完工了,要在以往,正月十五早上才能趕完呢。 “今年的龍頭,比起去年來,龍嘴張得更大,所以看上去更有氣勢。龍頭高2.6米,長7米,抬起來有4米多高,龍頭重且要保持平衡,游龍的時候,光抬龍頭就要十幾個人,特別辛苦,抬了十幾二十步就要輪換。” 碩大的龍頭,制作起來很有講究。姑田以前有14條龍,其他龍可做花鳥等裝飾,而江、華兩家的龍不能隨意裝飾,只能畫上彩云、龍鱗。 整個龍頭最難做的是頭頂,前后左右要對稱,看起來才好看、有氣勢,要是做歪了,被人一眼就看出來;龍手也有講究,因為“男左女右”的說法,龍頭左手向前,龍尾右手向前,古代做龍,因為“五爪金龍”特指皇帝,所以姑田做龍都是四爪,如今沒了這些忌諱,四爪五爪都可以了。龍嘴則要上顎比下顎寬些,這樣張開了才好看,龍的牙齒還不能畫倒。 游龍時也有講究,龍尾不能接到龍身上,要離一段距離,傳說把龍連起來看上去太逼真,真龍發現了會生氣,便要打雷把龍尾劈掉,因此姑田人便有了游龍不接龍尾的習慣。 辛苦做了十幾天的龍,正月十五、十六兩天游過以后,正月十六下午便要燒掉,掉在地上的龍紙片也要撿起焚燒,再把燒成的紙灰倒入江中,流入閩江,寓意著龍歸大海。 “現在,游大龍成了姑田人正月里最喜慶的事。能做龍頭,也是很大的福氣。”江修源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