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老人節后多“心病” 空巢狀態是主因
心情低落、食欲不振、失眠煩躁……因過年期間舉家團圓,老人心情愉快,而節后陡然重回空巢狀態,前后反差使其心理上產生嚴重失落感。采訪中,記者發現這樣的老人不少。春節一過,又回到空巢狀態的老人們,多多少少出現“心病”。
市心理衛生中心心理科主任柯東龍認為,老人們的各種“心病”,其實就是“節后空巢征”的具體表現。所謂“節后空巢征”,是指習慣了節日熱鬧家庭生活的老人,一時不適應子女突然離開而出現的一種心理問題。他表示,每年春節過后,都是一些子女在外工作的空巢老人抑郁、焦慮等情緒的高發期。有些老人因空閑與孤獨無處傾訴,產生嚴重的失落感與不良情緒,導致免疫功能減退,抵御不了各種疾病的侵襲,如不及時調節,會加速精神上的衰老和思維判斷能力的衰退,甚至還會引起一些慢性疾病的發作。
建議
老人應培養興趣 子女應多關心老人
老人出現“節后空巢征”,從情理上看無法避免,是否有好辦法來減輕老人們的困擾呢?柯主任建議,老年人一定要心理自立,相信自己能夠安排好生活,有能力處理生活中一些簡單的事情,不要進行消極的自我暗示。老年人退休后,可以培養一些興趣愛好,這些愛好不局限于琴棋書畫,可以是多方面活動,主要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手腳多運動,像跳廣場舞、做家務、買菜,也可以參加社區活動。總之,老人要讓自己的生活充實。
柯主任表示,老年人在求助時,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態,不要把情緒夸大,也不要忍著不說。當心情煩悶時,可以找人聊天,讓別人開導自己,或者參加一些集體活動,讓自己處于一種熱鬧的氛圍,緩解心理焦慮。現在很多社區都有老年協會,都會舉辦各種活動,有的會請老人講課,這些對于老人的心理健康都有好處。
節后老人的情緒容易波動,兒女應足夠重視、加強防范。作為子女,節后的一個平安電話、一句問候,往往都是慰藉老人最好的心靈雞湯,可以讓父母獲得精神和情感上的滿足。“打電話給父母時,可以給父母講講自己最近在做什么,談談一些日常生活的瑣碎事情,關心一下父母今天過得怎么樣,這些都會給予老人家心理安慰,讓他們不用擔心子女最近在做什么,能夠讓老人安心。此外,有空要常回家看看。”柯主任說。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