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德給母校百年校慶的題字 (吳志明攝)
一個家境貧寒卻自強不息的孩子
林俊德生于1938年,小時候家境貧寒,跟隨當小學教員的父親先后就讀于永春桃星南湖小學、西安中心小學(今縣實驗小學)、儒林小學。1949年,林俊德考上永春一中初中部。15歲那年,父親因積勞成疾去世,一家五口的生活依靠孱弱的母親一個人維持。在政府的救濟下,林俊德克服重重困難,努力求學。
讀中學時,林俊德周一到周五都住校。因為家里窮,周六上午上完課后,他總是不吃午飯就一路小跑回家。20公里的距離,崎嶇的山路上,幾年間都留下了林俊德奔跑的身影。急著回家吃飯嗎?不是。他急著趕回家,是想幫母親干農活,減輕她的負擔。此外,林俊德和母親有個約定,他不在學校吃午餐,將伙食費節省下來買豬崽給母親養,養大了賣錢作為自己學習的費用。
初中畢業填報志愿時,他將第一、第二、第三志愿都填上了中專,為的是早日畢業找份工作,賺錢幫助家里。這一決定讓許多老師覺得甚為可惜,覺得他讀中專“大材小用”了。
孫建斌回憶說,林俊德的物理老師陳錦擇先生根據林俊德的學習情況,建議他上高中,以后上大學,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智。在老師的指點下,林俊德在人生關鍵的一次抉擇中做出了正確的決斷,從此走上了更寬廣的人生道路。
1955年,林俊德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永春一中高中部,考入了當時享有“東南清華”之稱的著名學府浙江大學機械系機械制造專業。開學時,林俊德從介福鄉信用社借了50元,并得到永春一中20多元的路費資助,才得以踏上異鄉求學之路。
在學校,林俊德穿的是母親織制的土布衣,沒有襪子穿,沒有蚊帳掛,晚上任憑蚊子叮咬,全班同學都震動了,要求學校給他買蚊帳。不過,他的難處也曾遭到了誤解。有一次上課時,授課的教師看他沒有穿襪子,就當場不點名批評他衣冠不整,不尊重老師。困難和誤解,給了林俊德不小的壓力,但他并沒有因此退縮,而是將壓力變成源源不斷的動力,在困境中奮起。這,才有了他后來在國防科技事業上的卓越貢獻。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2-16平凡人· 感動事 平民英雄陳強斌
- 2013-02-05藍桂榮:用善良愛心溫暖和感動著家人
- 2013-01-31殘疾女孩組織網友送年貨 “蛋餅大爺”感動到哭
- 2013-01-293分鐘的舞蹈排練了2個月 殘疾人新春晚會讓人感動
- 2013-01-29林憶蓮昨晚在會展中心含淚開唱 感動廈門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