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蠟燭照明的傳統花燈熱賣
讓花燈成為日用品
花燈市場正不斷地適應現代人的需求,傳統花燈的技藝固然有其牢固的陣地,一些現代花燈品種則參與分割著這塊蛋糕。傳統花燈世家的繼承人們也正在不斷把新技術引入其中。
中山南路花燈店老板國仔告訴記者,以前花燈的造型比較單一,比如孩子玩的花燈主要是公雞、飛機、關刀等,現在有蓮花、蝴蝶、青蛙、繡球、扇形燈。
這些年,大的花燈里面幾乎都換成電燈。曹淑貞說,他們還在有的花燈里面安裝機械裝置,比如去年有一盞龍形大花燈安裝了機械裝置,頭和尾巴都能動。此外,有的花燈還安裝了LED燈,紅色、綠色、紫色等各種顏色的燈光閃爍,美輪美奐。黃麗鳳則引入北方的剪紙技術,實行“剪刻結合”,她還嘗試引入其他地方的套色剪紙,給刻紙做套色,層次感更強。
林偉忠則打算在花燈的材質上創新突破,“我們打算做一款陶瓷質的花燈,平日里可以放在屋子里面作為裝飾品。”
傳統藝術品也能當
宣傳平臺
“現在我最擔心的是,泉州無骨花燈傳承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局面。”蔡炳漢擔憂地說。家族傳承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子孫無人肯學這門技藝。
不過,情況正在改變。據介紹,目前,泉州已建成3個花燈傳習所,泉州花燈的非遺傳承人大部分是傳習所的老師。他們還經常到各個小學教小朋友制作花燈,曹淑貞則是泉州兒童發展職業學院客座教授。
“今年元宵燈展我們準備在T淘園搞一個閩南少兒花燈展。”鯉城區文體新局副局長黃志軍說,以前花燈展展出的都是花燈工藝師的作品,今年首次展出的少兒花燈,主要是鯉城區實驗小學學生的優秀作品,目的一方面是豐富元宵節的活動,另一方面也是鼓勵花燈技藝的傳承。
“除此之外,今年元宵節燈展,我們也將摒棄以往政府單干的做法,讓全社會來共同參與。”他說,今年,他們鼓勵鯉城區的老品牌和大企業舉辦燈展,此舉得到了企業的響應,企業在豐富元宵節活動的同時,也利用花燈這一傳統民俗物品擴大自家產品的宣傳。“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傳統技藝才能更好地得到保護。”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