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中尋年味 泉州老字號擔(dān)當(dāng)重要角色 2013-02-01 15:20?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
春節(jié)臨近,蜜餞廠的員工特別忙,凝聚傳統(tǒng)的老字號仍擁有眾多“粉絲”。 |
甜粿廠現(xiàn)在采用機器生產(chǎn),配料仍在力求老味道。 春節(jié),甜粿是必備的。 石獅林女士說,小時候,每到春節(jié),她都要幫媽媽做甜粿。媽媽早早買回糯米和糖,將糯米倒入石磨磨成粉,存好。春節(jié)前十天左右就開始做甜粿。那時,各家各戶都有大灶,灶上安置大鍋。做甜粿時,媽媽先往鍋里加入適量的水,“我的工作主要是添柴火。”水開后,媽媽把糯米漿和糖倒入鍋中,拿一根木棍使勁攪動。不久,糯米漿和糖不斷冒出一個個小泡泡,小泡泡“撲哧撲哧”地鼓起,甜粿的香味隨之撲面而來。 “如果甜粿要做成白色的,就加白糖;做成紅色的,就放紅糖。”甜粿熟后,媽媽拿來一個竹質(zhì)的小籮筐,用木棍將甜粿撈起來放到籮筐上。大鍋上仍會殘留一層半焦的甜粿,沒法撈出來。爸爸拿來一把小鏟子,將它鏟到小碗里,“我和爸爸就圍著小碗吃著熱騰騰的半焦甜粿。” 籮筐里的甜粿要放著冷卻。冷卻后,媽媽會在上面抹油,再撒一些碾碎的花生。春節(jié)期間,媽媽把甜粿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放在托盤里,分給來訪的客人吃。 這幾年,媽媽老了,做不了這些力氣活,但家里過年吃甜粿的習(xí)慣仍然保存下來。現(xiàn)在,林女士經(jīng)常到石獅義興甜粿廠買現(xiàn)成的吃。石獅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義興”這一老字號。逢年過節(jié),甜粿廠接到的訂單大增,特別是東南亞一帶的華僑,甜粿幾乎成為他們回去時必帶的禮品。甜粿廠現(xiàn)在也采用機器生產(chǎn),但配料仍在力求老味道。 也許,小時候,為了和奶奶一起搖元宵圓,你曾“天未光,狗未吠”就爬起來;為了和媽媽做一份家鄉(xiāng)小吃,你曾冒著嚴寒,走一公里多的鄉(xiāng)間小道去買一包調(diào)味粉;或者為了和爸爸一起做可口的柿餅,你曾晚上睡在室外簡易的搭棚內(nèi),時刻堤防鳥兒來偷吃。這幾年,金鳳元宵圓、后垵柿餅這些現(xiàn)成的老字號食品,依然吸引著大量顧客,吃的不僅是美味,吃的更多是年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