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環境健康向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以弘揚,廣大干部群眾團結奮斗、積極建言獻策,共同建設閩侯美好家園。公民道德建設扎實有效,市民文明素質全面提高,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拾金不昧、見義勇為蔚然成風。無償獻血成為干部、市民的自覺行為,兩年來縣紅十字會等組織的無償獻血達3500多人次。見義勇為先進人物、先進事跡層出不窮,上街鎮村民張家明等13位市民被評為福州市見義勇為先進個人,出現了福州市第一個自愿捐獻遺體供醫學研究的例子。社會事業長足進步,教育投入不斷加大,2010年全縣教育經費支出達6.42億元,占縣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21.9%,以高分和優秀等級通過教育“兩項督導”省級評估驗收。全面落實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2010年人口出生率達8.36‰,計劃生育率達96.3%,通過“創建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國家級驗收。《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扎實推進,落實科普活動經費,科普設施不斷完善,科普手段不斷創新,“科普宣傳周”、“科普大蓬車”等全縣性科普教育活動廣泛開展,人民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2009年、2010年榮獲“全國科普示范縣城”、“福建省科普先進縣”。城鄉文化品位不斷提升,結合重大節慶日、紀念日等舉辦各種內容健康、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體活動160多次,舉辦開展大型廣場文化20多場。“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活動常年開展,讓廣大群眾獲得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熏陶。
——生活環境舒適便利。城市建設邁出新步伐,積極主動承接福州城區拓展,環城七鎮納入新一輪福州城市總體規劃,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縣城新區建設全面提速,“一園一館三中心”和濱江新城城市綜合體等項目啟動實施,舊城改造順利推進,一期38萬平方米舊房拆遷基本完成,安置房項目建設全面啟動。節能降耗活動深入開展,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工作扎實推進,去年我縣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為0.2114噸標準煤,同比下降10.8%。城區公共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近年來投入城區道路、公園、排污、路燈等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就達4.38億元,公共場所設有盲道、緣石坡、殘疾人專位等無障礙設施。城區綜合環境長效管理的各項措施全面落實,順利通過了省級衛生縣城復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功能比較完善的疾控體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全縣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疫情網絡直報。全面落實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10元(五保戶260元),城鎮低保提高到每人每月265元,年發放低保金1200多萬元;2010年全縣納入農村低保7680戶13183人、城鎮低保536戶824人,年發放保障金1562.3萬元,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被征地老齡農民生活補助,兩年來共發放1.02億元。深入實施造福搬遷工程,兩年完成235戶近1300人造福搬遷。健全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醫保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新農合工作特別是在簡化手續、方便群眾等方面走在全市前列,《福建日報》、《福州日報》等省市媒體相繼報道了我縣的典型做法,截至2010年底,全縣共有51.45萬名農民參加新農合,參合率達99.96%,村覆蓋率達100%,已發放住院補償金7121.39萬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扎實推進,2010年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達5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單位達679家4.7萬人。社會保障住房制度得到落實,實施經濟適用房、廉租房、限價房、公租房等住房保障安居工程,有685戶中低收入干部群眾得到實惠,建成保障性住房9.48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