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措施抓創建 著力提升求實效
閩侯縣素有“八閩首邑”之稱,已有2000多年歷史。現轄15個鄉鎮(街道),315個村(居)委會、總面積2136平方公里、人口64.7萬人。2009年以來,我縣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和胡錦濤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始終把創建省級文明縣城作為推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舉措,進一步更新創建理念,創新創建舉措,加大創建力度,提升創建層次,全縣公民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顯著提高,閩侯的知名度、影響力、競爭力和軟實力日益增強,有效地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8.48億元,比增13.7%;規模以上工業產值692.38億元,比增19.4%;財政總收入(不含基金)62.93億元,比增19.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8.53億元,比增34.7%。列全省縣域經濟實力“十強”縣市第5位;連續三年列經濟發展“十佳”縣市第1位;財政總收入(不含基金)總量列全省第2位;其中人均財政收入列全省第1位。社會事業穩步發展,先后榮獲“全國科普示范縣”、“全國創建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全國五?五普法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首批知識產權強縣”、“省級雙擁模范縣”、“省級衛生縣城”、“省級平安縣”、“省級殘疾人事業先進縣”等多項榮譽稱號。現將兩年多來我縣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創建文明縣城的主要成效
2009年以來,我縣把“群眾得實惠”作為文明縣城創建的出發點、落腳點,與時俱進、大膽創新,推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取得了新的成效。主要體現在:
——政務環境廉潔高效。黨委中心組、領導干部理論學習扣緊主線、扎實深入,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科學發展觀等重要理論的學習不斷深化,各級領導干部政治立場更加堅定、理論素養不斷提升、自身修養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責任制有效落實,全市首家建立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廉政文化“五進”(社區、家庭、學校、企業、農村)活動扎實開展,黨風廉政和反腐敗工作經常化、規范化。干部任免、項目投資、民生工程等重要事項的決策,始終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集體決策的要求,廣大干部群眾根本利益得到切實維護。以“海西應先行、福州走前頭、閩侯爭上游”為實踐載體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扎實開展,充分體現了“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總體要求。創新社會管理,在全省率先開展“知民情、解民憂、為民辦實事”主題活動,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創先爭優”活動廣泛開展,推動黨建帶工建、黨建帶團建、黨建帶婦建,形成“黨建帶群建、群建促黨建”的生動局面,廣大黨員干部積極在打好“五大戰役”、破解發展難題、推動跨越發展上創先進、爭優秀。在全省率先設立便民服務中心,落實《信訪條例》,建立縣領導“信訪接待日”(每月15日),開通22981000縣長熱線,健全“12345便民呼叫中心”、“968168效能投訴”等便民服務平臺,群眾信訪渠道暢通,“信訪線路圖”實施取得明顯成效,政府服務質量、工作作風進一步優化。糾風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糾風專項活動取得明顯成效,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廣泛開展,群眾對行業風氣滿意度達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