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縣是第三批全國文明縣城。近年來,該縣以創建全國文明縣城為契機,不斷發揮創建活動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把縣城精神文明建設經驗推廣應用到農村,以創建文明村(社區)為載體,以做好美麗鄉村規劃提升、滾動發展、連片創建、移風易俗、文化引領、項目帶動“六篇文章”為重點,積極創新適合山區實際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新模式,不斷提升農村文明程度。
1.做好“規劃提升”文章,描繪美麗鄉村藍圖。堅持規劃先行,按照《福建省村莊規劃導則(試行)》的要求,對照《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標準》,立足各村(居)的區位、人文、生態等優勢,因地制宜,因村而異,做深做細美麗鄉村建設規劃。以環境優美、生活甜美、社會和美為目標,以傳承文明、提升文明、展現文明為主線,重點抓好省政府下達的2012年45個村莊的規劃提升工作,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展現農村文明風采提供藍圖,描繪城市人向往、農村人留戀的具有田園風光的鄉村風貌。
2.做好“滾動發展”文章,激發文明創建內力。堅持示范引領,加大典型示范村、文明村培育力度,先行先試,大膽創新。采取梯度推進、滾動發展的辦法,示范村優先從省、市、縣文明村(社區)中篩選確定,今年重點培育的10個縣級示范村中有市級文明村1個、縣級文明村6個,29個鄉鎮級示范村中有市級文明村5個、縣級文明村12個;縣級示范村優先從鄉鎮級示范村中篩選確定,第一年列入縣級示范村建設后,第二年擇優推薦列入市級乃至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示范村,以此激發鎮村干部、群眾創建示范村、文明村的內力,營造全民發動、全員參與農村文明創建的氛圍,提振比學趕超、大干快上的激情,推動農村精神文明的持續繁榮和生活幸福感的有效提升。
3.做好“連片創建”文章,創新農村文明模式。堅持聯動發展,把美麗鄉村建設與桃溪流域綜合治理、小城鎮建設、舊村復墾等工作相結合,因地制宜、凸顯特色,以“講文明、講科學、講衛生、樹新風”為重要內容,組織各級文明單位與村開展以“經濟共促、環境共建、道德共教、文化共辦、創建共抓、典型共育”為主要內容的結對共建活動,建立文體、科教、衛生、法律、環保、涉臺教育、廉政文化“七進村(社區)”長效機制,積極探索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連片創建”的有效途徑,培育形成一批“特色文化型”、“田園風貌型”、“濱溪休閑型”、“生態旅游型”、“造福新村型”、“產業帶動型”等類型的美麗鄉村示范典型,推動農村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