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篇】
關鍵詞:2014年異地高考破冰
中高職銜接共育人才
在不斷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時,福建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也在穩步推進,教育在細微中產生變化。
從2012年起,允許在我省接受一年中職教育的外省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報考“高職單招”,2012年全省共有196人報考。2012年,福建省公布外省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可在流入地報名參加普通高考的改革方案,從2014年起允許在我省接受三年高中教育的外省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福建參加高考,并與福建考生享受相同的招生政策。
建立中高職互相銜接的人才培養體系,2012年由中職學校推薦優秀應屆畢業生2497人免試入讀高職院校。
實施閩臺高校“校校企”聯合培養人才項目,32所福建高校、53所臺灣高校和185家臺資企業在產業發展急需的70個專業領域開展合作,辦學規模6850人,組織27所閩臺高校聯合編寫60本專業教材,選派2000名學生、102名教師赴臺學習交流。
推動普通高中特色課程體系建設,努力為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發展提供豐富的選擇空間。
【提升篇】
關鍵詞:深化高等教育內涵建設
推進職業教育創新發展
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渠道在于內涵發展,走內涵式的發展道路,2012年令人振奮的消息頻傳。
省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支持高校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支持高職院校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支持和規范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系列文件,全面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支持高校改善辦學條件,提升辦學水平。省教育廳制定實施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創新能力提升計劃。
省政府和教育部簽署共建福州大學、福建師大協議書,與復旦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廈門市政府簽署共建共管集美大學協議。啟動“一般本科院校辦學水平提升計劃”,啟動“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特色重點學科”和“省級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推進高水平、有特色大學建設。
新增11所國家中職改革發展示范校建設項目學校,全省總數達32所。建成機械、通信、鞋服、建筑、電氣自動化、機械工程6個行業公共實訓基地和龍巖、漳州、泉州3個區域公共實訓基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繼續深入,全省職業教育集團59個,參與的中職學校162所、高職院校47所、行業協會120個、企業999家。組建了6個省級中等職業教育行業指導委員會,176所中職學校與2800多家企業開展校企合作。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