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流年似水” “外國攝影家眼中的閩江與福州”影展的背后2013-01-22 10:28? 林蔚?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
流年似水,時光已過百年,但從這個“外國攝影家眼中的閩江與福州”影展中,你能在這里完成一場跨越時空穿越。 |
福州女人和“三把刀” 在“福州”主題的影展部分,還精心設置了一個“福州女人”的聚焦部分。撐竹排的依姆,衣著考究的名媛蔡女士,頭戴“三把簪”端坐微笑的大家閨秀,送“拗九”粥回家的出嫁女子……成為這一黑白影像中最溫柔的色彩。 在這些照片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這些福州女人頭上的“三把刀”。其實在清末民初,福州農婦頭上已有著三把簪頭飾,此種風俗一直延續到上個世紀30年代。該簪子是銀制的,長達八寸多,其形似刀,插在婦女的發髻上,中插一支,左右各一支,福州人稱做“三條簪”,又因其形似刀,故叫作“三把刀”。 那么“三把刀”頭飾又有何特殊意義呢?據說,明代嘉靖年間,倭寇襲擾福州,不甘屈辱的福州農村婦女把短小鋒利的鐵器改制成鐵簪子,插戴在發髺內,用來防身和殺敵。隨著戰亂硝煙的散去,這些鐵簪子漸漸地演變成用銀打制的、具有象征性、裝飾意味強烈的刀劍形頭飾了,也展現了古代福州農村婦女大無畏的堅強性格和熱愛生活的精神風貌。 省檔案館鑒定整理處負責人介紹:“老照片作為一種視覺文本,對歷史的記錄和描述的真實性與生動性是其他任何記錄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多年來我們極為重視照片檔案的搜集和挖掘,希望還原有血有肉、充滿細節的歷史。”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