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康美一農家師傅傳承雕刻 木偶頭馳名臺灣 2013-01-17 11:01? 潘登?來源:東南早報 我來說兩句 |
傅明筑靠木偶頭興家立業,也在數十年如一日的雕藝路上,默默傳承刻刀下的傳統工藝。 |
傅明筑和他的木偶頭 □早報記者 潘登 圖/文 在木偶戲興盛的泉州,提起木偶頭雕刻,很多人熟悉江加走、黃奕缺這樣的大師。一個偶然的機會,記者走進南安康美一戶農家,在這棟小樓里認識傅明筑,一位默默傳承傳統木偶頭雕刻手藝的農家師傅。 傅明筑19歲時,就開始木偶頭的雕刻人生。當年他爺爺是泉州提線木偶表演名師陳天恩的好友,傅明筑高中畢業后,得以進入劇團當一名臨時工。因身體條件所限,他未能學習木偶戲表演,卻機緣巧合,走上木偶戲幕后英雄的雕藝之路。 在1986年的首屆泉州國際木偶藝術節上,年輕的傅明筑首次接觸到海峽對岸的臺灣木偶界。他那幾個頗具傳統神韻的木偶頭,被一位臺灣布袋戲藝師全部買下。從此傅明筑的木偶頭在臺灣木偶界一發不可收,至今已成為臺灣很多木偶戲的“御用”道具,也受到收藏家們的青睞。 傅明筑靠木偶頭興家立業,也在數十年如一日的雕藝路上,默默傳承刻刀下的傳統工藝。據說學徒時代的傅明筑,曾收羅了大量江加走的木偶頭,后來迫于生計,陸續以低價出手很多,但每一個賣出去的木偶頭,傅明筑都為它們拍下照片作為紀念。或許正是這份無奈之下的有心,令傅明筑后來的木偶頭,不僅有自己的特色,還保留了江氏木偶頭的那份傳統韻味和美感。這份傅氏木偶頭的獨特品位,隨著每年大量的臺灣訂單飛越海峽,在臺灣木偶界樹起一個泉州少有人知的品牌。 鏡頭中的傅明筑,始終神情淡定,坐在滿屋精美的作品中,自顧低頭,專注雕刻。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