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鄧冠能

11月5日晚,我正忙著收拾明天出發去永安的行李,突然桌上的手機響了,探頭一看,來電顯示“鄧冠能”。我心里一涼,完了,肯定是有變故,明天拍攝計劃難道又要泡湯了?出發之前,我最怕接到當事人的電話了。躲是躲不過的,我硬著頭皮接通了電話。“許記者,明天你們幾點出發?”“十點”“你們能不能早點走啊?趕到永安來吃飯。”就為這事,我心里的一塊石頭頓時落了地。“趕不及的,我們在路上吃。”“那明晚來我家吃飯,我燉了一只鴨子。”之前了解過鄧冠能的家境,知道他不僅殘疾,而且家境也不寬裕,所以我一口回絕了鄧冠能的好意。“不行,你們一定要來,我叫了好幾位朋友,來我家聚聚,好菜是沒有的,你不要看不起就行。”話到這份上,我擔心直言拒絕,會傷了鄧冠能的自尊心。只能答應下來。“這是一位爽直的漢子”,我在心里給鄧冠能下了評價。
第二天下午,一出永安的高速路口,我們就直奔鄧冠能的家。“歡迎歡迎”,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拄著雙拐的鄧冠能果然像我想像的那樣,非常直爽、開朗。見面不過幾分鐘,我們就混得跟老朋友似的。不一會功夫,萬曲、黃金旺、還有燕江詩社的幾位老師以及永安市殘聯的領導都來了。人數之多,當真出乎我的意料。原來這些人跟鄧冠能都是老朋友了。聽說我們來拍攝鄧冠能的事。大家都來幫忙。晚上的飯菜極為簡單,一鍋鴨湯、一盆芉包(永安特色小吃)、幾碟清菜,大伙卻吃得開開心心。“有這么多朋友聞風而動,這家伙不簡單”,這是我給鄧冠能下的第二份評價。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