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明區創新模式深化社會志愿服務
?
今年以來,思明區創新志愿服務模式,率先建立城市義工隊伍,由區委宣傳部、文明辦聯合廈門日報、廈門晚報啟動“感恩生活愛心思明——城市義工志愿行動”,每周六固定開展不同主題的志愿活動。迄今已成功舉辦“城市義工志愿行動”27場,征集社會義工730余人,參與活動達1300余人次。“周六做義工去”逐漸成為許多市民的習慣和期盼,全區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呈現出“四個一”的顯著特點:1、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活動方案。圍繞健康救助、關愛幫扶、社區服務、公共文明等專題策劃內容不同的活動,同時面向社會開展活動主題和“金點子”的征集,促使活動更具新鮮度,更具感召力。2、一支富有活力的城市義工隊伍。注重義工的自我成長,讓義工參與活動策劃、擔任活動協調員。定期召開義工分享會,建立義工數據庫,開辟義工網站和QQ群,促進交流學習。3、一批固定的義工服務活動點。在鷺江道輪渡碼頭、愛心護理院、轄區孤寡老人家中建立服務點,定期開展志愿活動,為游客提供咨詢服務,為孤寡老人、殘疾人群體提供免費用車、上門服務等。4、一種自主運作的工作格局。根據任務需要自發組建策劃組、聯絡組、綜合組,由義工根據特長和愛好自行申報崗位,實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服務。
下一步,思明區還將著手成立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推進“四有”管理,推動學雷鋒志愿服務機制化常態化。1、服務有平臺。開辟更多的公共服務平臺,在各種公共場所(如公園,醫院)多設城市義工活動點,多開展志愿服務項目,多提供更方便的志愿服務機會,多吸引更多的公眾投入到志愿活動中。2、評選有依據。制定《思明城市義工獎勵規定》,根據義工服務時間和服務業績開展星級義工評選。鼓勵中小學開設義工實踐課程,引導學生從小樹立志愿服務理念。3、社區有組織。實行分組活動制,將城市義工根據居住地就近分派到各個社區,以社區為單位組建活動小組,為所居住的社區提供志愿服務,為形成守望相助的社區氛圍奠定基礎。4、團隊有認同。通過開展聯誼性、教育訓練類的活動,促進義工之間的合作與互動,增進義工之間的情感交流,并加深對志愿服務理念的了解,形成“城市義工是奉獻者、受益者和傳播者”的精神認同。(思明區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