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號碼成了“求助熱線”
周寧縣的孤寡老人、留守婦童、殘疾人員大都收到過一張小小的名片,上面印著葉德奕十幾年從未變更過的手機號,而這個號碼現在已成為大家的“求助熱線”。
2011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住在東市路的葉俊凱家忽然停電了,他忙給葉德奕打來求助電話,葉德奕二話不說趕過去替他檢修線路,花了三個多小時才修好。
剛從偏遠山區搬到城關的孫珠一家,原本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是葉德奕幫他們租菜地,搭蓋窩棚,申請用電……那之后,這位言語不多的“葉大哥”就成了孫珠一家的親人。
而黃埔敬老院里八旬老人葉志那直到臨終前那一刻,都不知道十幾年來給他幫助、鼓勵的小伙子姓啥名誰。
“十幾年堅持下來,真是很難得!”敬老院的負責人談起葉德奕,豎起大拇指,“他自己收入也不高,但還為老人們買洗衣機、電熱毯和新衣服。”
赤腳跑馬拉松為鍛煉體魄好助人
赤腳參跑馬拉松比賽的葉德奕在一群穿名牌跑鞋的運動員中無疑是獨特的,他這“赤腳大仙”的背后,更別有動人故事。
2003年,周寧六中有個學生從教學樓上摔下導致骨折,他的父母在外打工,年邁的爺爺找到葉德奕幫忙。葉德奕背起孩子就往醫院跑,一口氣爬上四樓放下孩子后,他感覺自己胸口堵得慌,難受得緊。那之后,葉德奕就意識到:“要想幫人需要一個好體魄,否則有心無力,甚至可能好心辦壞事。”自此葉德奕就堅持每天凌晨到周寧體育場跑步。
但用煤渣鋪成的跑道很考驗跑鞋的質量,每兩月至少要穿壞一雙鞋子,一年下來買鞋的費用要花一兩千元。想著把這些錢省下來可以資助更多孩子,葉德奕就開始嘗試打赤腳跑步。煤渣、嚴寒一再挑戰他忍耐疼痛的極限,但是他堅持了下來。本著跑步健身幫人的初衷,卻意外收獲馬拉松獎牌,他再一次實現了自己人生的價值。
忘記了從什么地方開始,也不確定哪里將是終點,但葉德奕堅信自己會一直在志愿者這條路上跑下去。
了解更多海西志愿者風采,請登錄福建文明風網站(www.caoliu14.com)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