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大新縣堪圩鄉謹湯村逐怒屯村民陸月英眼里,她的女婿陸理明卻勝似親兒:女兒10多年前去世后,女婿陸理明沒有拋棄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庭,一人支撐起這個家,并侍奉自己這個癱瘓的“累贅”。陸理明用責任書寫了一個大大的“孝”字,被網民稱為“最美上門女婿”。(詳見新華網 12月25日 報道)
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十年的日子里,最美女婿陸理明為了完成對妻子的承諾,悉心地服侍丈母娘。在歲月的更迭中,用自己的雙手撐起了一個風雨飄搖的家庭,用自己的脊梁撐起了“復雜中國”的道德韻律。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有驚天壯舉,樸實無華的“小人物”為何卻有直指人心的力量?
筆者認為,這是因為人總是需要一點精神的,求真、向善、尚美是人類的本性。這更是因為,“最美”反映的是普通人的行為選擇,展現的是普通人的責任擔當,回答了“我能為這個社會做點什么”。
有人說,中國現實的多面性令任何簡單推斷都站不住腳。在道德世界,“復雜中國”體現得淋漓盡致。18個路人的冷漠與陳賢妹的善良、“范跑跑”的自我與張麗莉的利他、郭美美空虛的手袋與周江疆救人的身影,一起構成了五味雜陳的道德生態。
這里邊鋪染著轉型期道德困惑的底色。當經濟發展風馳電掣,當物質潮流席卷而來,當價值觀念日益多元,在前所未有的社會變革中,人們心靈不斷經歷著過山車式體驗,震蕩與陣痛由此而生。從三鹿奶粉到扶老難題,屢屢觸動道德痛點,引起全社會深刻反思。
聽從“不忍人之心”的召喚,遵從“心中道德律”的指令,人們內心向往的道德正能量,出現在荊江之畔搭救溺者的人鏈中,出現在北京暴雨之夜守望相助的人群中,也出現在開門迎接快遞小哥的一聲問候中,出現在公交車里為老人孕婦讓出的每一個座位上。“最美”的人,可能就是我們自己。
“全世界的黑暗,都擋不住一根蠟燭的光明”,千百年來,正是在如此堅定的信念指引下,人類不斷延續向上成長。面對時有陰霾侵襲的道德世界,我們更加需要像“最美”者一樣,用自己的光熱去溫暖他人,照亮通往美好未來的前行之路。(燈火闌珊)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12-24思明成立城市義工協會 義工被譽“最美廈門人”
- 2012-12-21烏克蘭選最美女兵 要“色藝雙絕”
- 2012-12-17“性賄賂”史上“最美高官情婦”盧嘉麗
- 2012-12-14善行感動美籍華人 微博尋找"我回國最美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