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創造性勞動提升“中國夢”
回首我國現代化歷程,我們能夠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關鍵在創新。所以,勞動最光榮,創造最偉大。在新的歷史征程上,我們仍然必須堅持創新、勇于創新,用創造性勞動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夢想。
用創造性勞動促進歷史跨越發展。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的實踐生動說明,正是由于我國人民的創造性勞動才使得我國不斷實現歷史跨越,把貧窮落后的舊中國變成日益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神九飛天,首次載人交會對接圓滿成功,生動展示了“中國精度”;蛟龍入海,載人下潛成功突破7000米,一舉刷新了“中國深度”;超級計算機、高速鐵路等實現重大突破,不斷書寫世界紀錄,彰顯了“中國跨度”……一系列令國人自豪、讓世界矚目的自主創新成果,不僅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取得的標志性成就,更是中國人民創造性勞動的真實寫照。從“兩彈一星”發射成功到航母艦載機的成功起降,中國的科技工作者不斷以令人驚嘆的速度創造著一個個奇跡。這奇跡的背后正是許許多多像錢學森、羅陽這樣的時代英雄,用勇攀科技高峰的創造性勞動,推動著科技與社會的跨越式發展。
用創造性勞動促進可持續發展。對于一個矢志復興的民族來說,創造性勞動是實現生產方式根本性轉變、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舉。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面臨著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局面。因此,用創造性勞動促進可持續發展,必須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諧發展的要求,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各領域的創造性勞動過程中,處處體現生態文明的原則和目標,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08-02《九鯉湖旅游規劃》出臺 仙游全力打造中國夢都
- 2012-03-31馬布里:實現中國夢
- 2011-06-07李娜式的中國夢
- 2010-11-29《春天里》《老男孩》與“中國夢”
- 2010-11-18更多“藏富于民”讓“中國夢”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