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明月夜? 萬家團圓情
——全省2012年“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綜述
?
2012年中秋節、國慶節期間,我省各地認真按照“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要求,以喜迎十八大為活動主題,緊緊抓住中秋恰逢國慶的有利時機,深入挖掘傳統節慶文化內涵,積極創新傳統節日形式載體,廣泛開展歌舞晚會、民俗表演、文化娛樂、經典誦讀、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等,營造了團圓喜慶、文明祥和的節日氛圍。
一、晚會精彩薈萃,兩岸同根同樂
全省各地圍繞“萬家團圓、福傳八閩”主題,廣泛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藝晚會,弘揚節慶文化,營造喜慶熱烈的社會環境。9月30日,“福州月·中華情”2012央視中秋晚會在福州舉行。來自兩岸三地的明星齊聚有福之州,好歌齊唱,舞動中秋。晚會以“親情”、“鄉情”、“中華情”3個篇章呈現,在“福”字上做足文章,節目在設置和立意上扣緊一個“福”字,許多典型的福州符號被搬上舞臺,“三坊七巷”、“水榭戲臺”、市樹“榕樹”、市花“茉莉”點綴其中。如《坊巷月光》詮釋“三坊七巷”的人文特征和“有福之州”?家家團聚的場景,《月上枝頭》表現“魅力榕城”的榕樹品格和共慶佳節的溫馨場面,《月滿福滿》傳遞全球華人“天涯共此時”的歡樂情懷,眾多的兩岸三地家庭親情組合表演成為晚會的一大亮點。9月27日,晉安區在鼓嶺柳杉王公園舉辦“鼓嶺·kuling”文藝演唱活動。國務院有關部門領導、省市領導、外國友人及福州市民群眾一起觀看了演出。廈門市承辦中宣部、中央文明辦 “我們的節日·中秋”——《中華長歌行》大型電視節目,通過介紹中華中秋傳統習俗特別是閩南博餅文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謳歌民族精神。9月28日,翔安區舉辦2012年翔安區中秋法制文藝演出,近百名文藝工作者、普法工作者及普通市民參加表演。9月29日,漳州市龍文區舉辦“迎中秋慶國慶武術文藝晚會”,晚會表演了舞獅、排陣、武術、歌唱、舞蹈、小品等精彩節目,慶祝祖國63歲華誕,歡度傳統中秋佳節。9月28日-30日,晉江市人民政府、全省合唱協會、臺灣海峽兩岸音樂交流協會共同主辦“晉江水·海峽情”兩岸中秋合唱音樂會。活動營造了兩岸中秋“團圓、和諧”的良好文化氛圍,增進了兩岸同胞感情。9月27日,建寧縣均口鎮舉辦“喜迎十八大 頌歌獻給黨”農民歌手大賽文藝晚會,當地農民上臺賽紅歌、表演古裝戲,載歌載舞,歡度雙節。9月28日晚,永定縣舉行“慶國慶·迎十八大”廣場文藝晚會。晚會以歌頌祖國、喜迎黨的十八大為主題,謳歌了偉大祖國取得的輝煌成就,展示出永定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新成就,表達了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日新月異的喜悅心情。節目內容豐富多彩、精彩紛呈,吸引近2000名群眾駐足觀看,觀眾反響熱烈。
二、活動精彩紛呈,城鄉同慶同賀
喜迎中秋,歡度國慶。節日期間,全省各地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通過開展各具特色的民俗表演、博餅、賞月、鄰里節、體育活動等形式,體現時代新風,表達節日喜慶。9月23日,廈門市舉辦“我們的節日·中秋”——第六屆廈門市和諧鄰里節暨廈門市道德模范故事匯基層巡演閉幕式,現場對廈門市2012年1-6月“身邊好人”進行頒獎,同時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思明區舉辦首屆“博餅文化進社區”大型民俗公益活動,來自思明轄內的部分道德模范、文明市民、身邊好人及貧困家庭代表共300多人參加了活動。同安區舉行2012年宋江陣民俗文化展演迎中秋國慶活動,展示同安區優秀民俗文化“廈金宋江陣”。同安工業集中區舉辦第五屆“中秋博狀元情滿工業園”活動,6000多名外來員工在第二故鄉歡度佳節。漳州市龍文區、薌城區、龍海市、詔安縣、華安縣、長泰縣等地廣泛開展以“迎中秋、慶國慶”為主題的手工制作月餅模型大賽、燈謎擂臺賽、潮樂演奏、廣場舞表演、城市建設攝影展、郵展、剪瓷雕展、主題板報設計比賽、籃球賽、登山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廣大人民群眾樂在其中,歡歌笑語喜慶雙節。三明市深入挖掘當地民間文化資源,發揮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紅土地文化等文化資源優勢,發動各級文明單位、文明行業、文明學校、文明村鎮、文明社區開展活動,三元區、梅列區、永安市、清流縣、尤溪縣、寧化縣、泰寧縣、大田縣等縣市區廣泛開展了“慶國慶、迎中秋家庭趣味運動會及博餅活動”、“迎國慶,賀中秋,睦鄰里”文藝演出、“祖國萬歲”愛國歌曲大家唱、“快樂中秋”燈謎會、“鄰里一家親,共度中秋節”活動、“迎中秋、慶國慶,喜迎十八大”趣味文體活動、“歌頌祖國”聯誼座談會等各類文娛活動,群眾熱情參與,共享節日喜悅。莆田市涵江區開展“白塘秋月”中秋聯歡晚會,邀請民間藝術團隊表演伡鼓、文十番等節目,現場群眾即興表演,從大合唱到詩歌朗誦,從舞蹈到戲曲,各式各樣的精彩表演為群眾營造了一個特殊的中秋佳節。寧德市舉辦首屆閩東九縣市自行車聯賽,蕉城區、東僑開發區、福鼎市、古田縣、周寧縣、柘榮縣等地開展了文化廟會、燃燈賞月、篝火晚會、千人盤菜宴、馬仙民俗文化旅游節等特色活動;壽寧縣西浦村開展當地特色民俗活動“八仙飯”,吸引了包括來自浙江省泰順縣的3000多名群眾參加,場面壯觀;福安市陽頭街道陽春社區開展“百家粥”活動,分給來往的群眾享用,表達“吃百家粥、享百家福”的美好祝愿和“有福同享、美美與共”的中華優良傳統。
三、文化內涵豐富,經典潤物潤心
文化過節,過文化節。節日期間,全省各地各部門深入挖掘中秋節文化內涵,開展了中秋詩詞會、經典誦讀等一系列豐富多樣的中秋文化活動。省檢察院舉行“喜迎十八大,詩章抒情懷”詩歌朗誦會,院機關29個黨支部自編、自演了《檢察官心中永遠的豐碑》、《國家公訴人》等詩歌朗誦節目,抒發了人民檢察官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祖國、熱愛檢察事業的情懷,展示了檢察機關服務大局、踐行“忠誠、為民、公正、廉潔”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的精神風貌。三明市文聯組織舉辦“福州—三明雙城詩會”,兩地文藝界的詩人代表、文藝評論家、詩歌愛好者50多人參加了活動。福清市舉辦“我們的節日·中秋”誦讀晚會,晚會分“人圓中秋情”、“月滿家鄉美”、“今古共嬋娟”三個篇章,涉及從中華經典到福清詩人創作的十多首詩篇,把營造中秋節日氛圍和贊美家鄉發展相結合,把品味中華經典文化與抒發熱愛祖國熱愛家鄉之情融為一體,展現了中秋這一傳統節日的獨特魅力,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文化氛圍。廈門市、集美區舉行“我們的節日·中秋”經典誦讀展演,突出歡慶、團圓主題,把中華文化的經典篇章與對偉大祖國的謳歌融為一體,展現了中華民族四海同源、全球華人共興中華的民族大義,表達了團圓、和諧、共慶佳節的情感。漳州市薌城區、龍文區、華安縣、詔安縣、漳浦縣等地機關企事業單位、鄉鎮、學校開展了中秋詩會、“迎中秋慶國慶書畫講座”、“金秋十月·品味書香”精品主題書展、中國先鋒詩歌十大流派研討會等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9月28日晚,泉州市鯉城區舉辦“我們的節日·中秋”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成果展演,來自區直機關、學校、部隊、企業、社區代表近300人參加。活動表彰21個首批鯉城區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示范點,11支隊伍為觀眾獻上了一臺精彩的誦讀表演,充分展示了一段時間以來各單位經典誦讀活動取得的成效。泉港區舉辦了以“古船·古街·古早味”為主題的首屆峰尾古城文化節,吸引了眾多群眾前來感受獨特的漁村文化。三明市尤溪縣、明溪縣、清流縣、大田縣等地廣泛開展中秋詩文朗誦會、詩詞賞析講座及詩歌創作征集、中秋賞詩會、“中秋賞美景”微博征集等活動,感知傳統節日文化魅力,分享歡度傳統佳節喜悅。
四、網絡簽名寄語,放飛祝愿祝福
節日期間,全省各地各部門充分發揮各級文明城市(城區、縣城)示范帶動作用,廣泛深入開展“向國旗敬禮、做有道德的人”網上簽名寄語活動。福州、廈門、三明、泉州、漳州以及沙縣、德化、晉江、邵武等地舉辦50多場網上簽名寄語活動啟動儀式,大力動員城鄉未成年人積極參與網上簽名寄語活動。廣泛發動各級文明學校、“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活動聯系點、“鄉村學校少年宮”承建校等,通過信息技術課、班會、團隊日、少年宮活動時間等,組織學生上網簽名寄語,三類學校初次上網簽名寄語學生數超過在校生總數的90%。開通24小時熱線電話,實時跟進各地活動進展及解答各種疑問。省委文明辦采取專人負責、專機接聽的方式,上傳下達,第一時間為各地開展活動提供服務。文明風網同步動態監控,不僅鏈接中國文明網“向國旗敬禮”活動專題頁面,而且開辟專欄定時公布福州等5個設區市及其他地區的網上簽名寄語人數,做到每天一更新,對各地報送的精彩留言也開辟專欄展示,極大地調動了各地開展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截止10月11日上午10時,全省參與人數達到35萬多,居全國第五名。此外,各地各部門堅持網上簽名寄語與網下主題教育實踐相結合,深化教育實踐。各地大力組織未成年人上網簽名寄語的同時,積極引導廣大未成年人通過查閱書籍、觀看影片、出黑板報、制作節日小報等方式,進一步深化黨的知識、黨的歷史以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就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心向黨、愛勞動、有禮貌。另一方面,全省各地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勿忘國恥,理性報國”主題教育活動、“科學發展、成就輝煌”專題展、“學雷鋒”志愿服務、“童心頌黨恩”歌詠活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文明創建等社會實踐,將未成年人愛國情感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報國行動。據不完全統計,全省較大規模的社會實踐活動達2000多場次。
五、社會志愿服務,傳遞真情真心
節日期間,全省各地各部門突出“中秋過大節、家家都團圓”主題,廣泛開展了“三關愛”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全省近萬支志愿服務隊伍、40多萬名志愿者積極參與了節日慰問、文藝演出、交通引導、景區服務、環境整治等志愿服務。其中,服務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農民工子女等21萬人,服務景區游客近千萬人次,為迎接黨的十八大營造了歡樂喜慶、溫馨和諧的社會氛圍。9月30日,“福州月·中華情”2012年央視中秋晚會在福州上演,福州市文明辦、團市委組織900多名志愿者開展衛生保潔、現場安保、觀眾引導、演員“一對一”服務等志愿服務,確保晚會成功舉辦。廈門市積極組織各區開展交通志愿服務活動,思明區1000多名志愿者在各個重要路段參與黃金周志愿服務。漳州義工俱樂部發起為困難群體送愛心月餅、愛心物品征集活動,共向孤寡老人、殘疾人、孤兒和弱勢群體等送出愛心月餅1864個。石獅市啟動“溫馨中秋 關愛低保戶”送溫暖志愿服務行動,200多支志愿服務隊向全市1993戶低保戶和古浮慈愛老人福利院的老人送去大米4萬余斤、油2萬余斤,并在《石獅日報》發動社會募捐,共收到83筆愛心款,總金額逾29萬元。永安市組織127個單位組織近萬名職工、市民志愿者參加廣場節日文化活動。沙縣志愿者協會、沙縣團縣委、沙縣義工聯盟聯合開展“情系虬城、愛在行動、月餅有價、愛心無價”中秋送月餅活動等。南平市共有1362支文明單位志愿服務隊通過送月餅、送慰問金、送助學金等多種形式,共慰問困難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空巢老人、低保戶、殘疾人、留守兒童等困難群眾10468戶,慰問資金達312萬元。其中,延平區各級文明單位慰問3346名社區特困戶,慰問資金達42.95萬元,組織志愿者200多人次為100位空巢老人提供志愿服務。武夷山市組織志愿者共接待中外游客40.51萬人次。泰寧縣在全縣范圍內招募百名志愿者,向游客發放宣傳手冊,提供服務咨詢,倡導“愛泰寧、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的社會風尚。三明、莆田、南平、龍巖、寧德等地還積極組織開展“醫療義診”、“維權普法”等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廣大志愿者無私奉獻,為“雙節”增添了一股股暖流,全省廣大干部群眾和來閩游客在志愿者的細心服務和甜美微笑中感受溫暖、領略溫情,也自覺地加入到傳遞愛心的志愿服務行列中來,成為了節日期間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