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建設〕
?
閩侯縣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措施好
?
“9.20”全國公民道德宣傳日期間,閩侯縣舉辦首屆道德模范頒獎文藝晚會,各行各業涌現出來的10名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受到隆重表彰。晚會上,根據道德模范平凡事跡演繹的道德故事節目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現場3000多名干部群眾深受鼓舞感染。幾年來,閩侯縣積極開展道德教育和實踐活動,公民道德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在鞏固中提高、在創新中發展,“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20字基本道德規范深入人心,形成了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社會風尚。
一是實踐活動弘揚道德風尚。深入開展“愛我閩侯、富我閩侯、美我閩侯”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組織開展“閩侯精神”征集、討論活動,激發干部群眾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和智慧。深化“公民道德建設年”活動,持續開展“公民道德宣傳日”、“講文明、樹新風,爭當文明市民”、“做一個文明有禮的閩侯人”、“文明禮儀伴我行”、“公共文明好習慣”等宣傳教育活動,推進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教育活動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舉辦“榕樹下精神家園”系列活動,傳承民間民俗文化,普及禮儀常識。扎實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活動,食品行業、窗口單位圍繞“誠信、奉獻、關愛”主題開展的行業價值觀大討論活動,積極查找本行業本領域在誠信和公德方面的突出問題,組織道德評議會、研討會50多場次,提出整改措施30多項。
二是志愿服務傳遞文明新風。2010年4月,閩侯縣成立志愿者聯合會,設立志愿服務協調辦公室,加強成員單位聯系溝通,協調、指導全縣各類志愿服務工作。先后印發了《閩侯縣關于深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工作任務和責任分工實施意見》、《閩侯縣關于深入開展“三關愛”志愿服務工作的意見》等文件,制定了志愿者招募、培訓、管理等制度,使全縣志愿服務活動合法化、規范化、經常化、制度化,全縣已經成立各類專業志愿服務隊伍30多支,注冊志愿者超過10萬多人。開展“文明交通”、“服務三農”、“三關愛”等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參與的志愿者達10萬多人次;開展“金秋關懷助學”、“送溫暖、獻愛心、促和諧”等社會公益活動,兩年來共組織募捐款物850多萬元。
三是榜樣示范引領道德追求。持續實施榜樣示范引導工程,各界群眾踴躍參與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推薦評選活動,社會主流價值理念廣為傳播,愛心善舉成為干部群眾心中的向往。開展“首屆道德道德模范”、“十佳公務員”、“人民滿意公仆”等評選活動,推出了“人民滿意公仆”縣國稅局局長郭愛蓮、青口鎮司法調解員李為勝,全國優秀鄉村醫生王斯義,誠實守信農民工王依花等先進典型。持續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兩年來,共挖掘、推薦“身邊好人”130多名;環衛工人馮昭興獲評“中國好人”榮譽稱號,8人獲評“福建省好人”榮譽稱號。積極組織開展道德模范故事巡演、先進人物事跡報告會等美德事跡傳播活動。今年以來,先后印發了《道德講堂建設規范》、《道德講堂考評標準》等文件推進道德講堂建設,精心設計道德講堂LOGO標識,規范道德講堂環境布置,組織匯編道德講堂叢書——《道德語錄》、《道德殷鑒》、《道德新風》,讓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唱道德歌曲、誦道德經典、講道德故事,目前全縣已建立各類特色鮮明的“道德講堂”200多個,開展各類講堂活動2300多場次,“道德講堂”建設成效顯著。
四是環境優化助力健康成長。環境育人,以德育人。閩侯縣十分注重構建良好的未成年人成長環境,為未成年人興辦了一批實事、好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教育網絡不斷鞏固完善。大力組織開展“凈網、凈吧”等專項整行動,依托學校、社區建設綠色網吧39家,選聘網吧義務監督管理員125人,積極引導廣大未成年人文明上網、健康上網。精心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知榮辱、樹新風、促成長”等主題實踐活動,積極引導未成年人弘揚民族優良傳統文化。組織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八閩首邑、書香伴我”讀書月、推薦評選表彰“美德少年”、開展大型傳統成人禮活動等活動,推動未成年人從小就養成“在家孝敬父母、在學校尊敬師長、在社會奉獻他人”的優良品質,2012年,全縣推優評選各級各類“美德少年”520多名。大力實施關愛工程,組織“愛心媽媽”、“四點半”關愛工程等實踐活動,全縣建成“留守兒童之家”13個,選聘“愛心媽媽”300多名,為2000多名留守兒童建立了電子檔案,大湖鄉大湖村“留守兒童之家”成為第一批省級留守流動兒童之家示范點。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35家,農村未成年人課余文化生活更加豐富。
(閩侯縣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