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龍須菜
七八十歲的老人能做什么?除了頤養天年,體力好自己做些家務,似乎再難有其他答案。但在三都澳,不少七八十歲的老人們能在家門口一月收入兩三千元。這不是神話,這是三都澳一些村全民龍須菜的真實寫照。
現在,談到三都澳的海產養殖,當地人說得最多的不是大黃魚,而是龍須菜。龍須菜讓一些村整村富裕,哪怕是上年歲的老人,都能通過龍須菜創收。
在三都澳黃灣村,跟著村書記林細培,我們走進一條村居小巷,滿眼都是以龍須菜為主題的忙碌景象。林細亮家門口,老林正忙著把一條條分好的龍須菜苗裝車,門口圍坐著一圈工人正忙著分苗。分苗的9位工人竟有6位是80歲左右的老人。
“做得動做得動,這個很簡單,這大半年我都在做。”面對我們小心翼翼的提問,一位滿臉皺紋、白發蒼蒼的老婆婆爽朗地回答。老婆婆名叫陳玉彩,今年80歲,黃灣村人,是林細亮請來的龍須菜分苗工。龍須菜分苗,是龍須菜種植的第一步,是將龍須菜苗纏繞到一根長長的繩子上。種龍須菜時,只需將纏好龍須菜苗的繩子放到海里即可。
“我們全家都在做龍須菜。”陳老太說,大兒子原本在外打工,見三都澳龍須菜種植火爆,便回來專門做龍須草的銷售,小兒子家里也種龍須菜。陳老太原本賦閑在家,手腳仍利索就出來分苗掙點零花錢。“纏一根苗繩一塊錢,大家一起邊聊邊做,我一天可以賺80多元。”陳老太說著話,手仍不停歇地纏著苗。
距離林細亮家不遠處的林以干家,門口也圍坐著十幾位村民在分苗,其中一半也是老人。44歲的林以干忙著用拉菜機分離今早剛剛采收的龍須菜。“今早我拉起來400多條繩子的龍須菜,一條繩子上可收5公斤龍須菜,現在每公斤5元,可以賣1萬多塊錢。”林以干粗粗算著賬,手腳忙個不停。
林以干的兒子林東峰,今年19歲,時髦地挑染了額頭的一縷黃發。林以干說,兒子初中畢業后沒讀書,之前不是在外晃蕩,就是在家打游戲。現在家里種龍須菜,他主動提出幫忙。看著東峰把收獲的龍須菜拖下車,放進拉菜機里分離菜繩,動作十分熟練。“現在還打游戲嗎?”聽到問話,東峰搖搖頭,嘿嘿一笑,在機器的轟鳴聲中大聲說了句“賺錢要緊”。
“我們村種龍須菜的家庭,一般一年都可收入二三十萬元。村里的老人,每個月分苗賺個兩三千元不成問題。”林細培說,看著男女老少齊忙碌的景象,自己也忍不住會笑起來,“這也算三都澳的一個奇景。其他地方七八十歲的老人,哪能在家門口賺錢。”
林細培介紹說:“三都澳以前就有種植龍須菜,一般是被收購提煉瓊脂,一斤才幾毛錢,價格不高。后來養鮑魚、海參的多了,用龍須菜做餌料,需求量大,價格飛升。龍須菜一年四季都可以種,生長周期快,少則十來天多則一個月就可收獲。現在不僅黃灣村,三都澳不少村子的村民都靠龍須菜發家致富了。養龍須菜、銷售龍須菜,大家都干得紅紅火火。壯勞力忙著種養、收獲等重活,家里的老人、女人們幫著分苗。龍須菜不僅讓三都澳家家有錢賺,而是人人都有錢賺。”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11-30幸福要靠雙手去創造 大家一起來建設美好家園
- 2012-11-09沒有生態文明就沒有美好家園 順應期待增進福祉
- 2012-11-09沒有生態文明 就沒有美好家園
- 2012-11-09百姓熱議:美好藍圖催人奮進 八閩大地歡欣鼓舞
- 2012-11-01幫助殘疾人開啟美好人生 小記廈門市殘疾人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