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修復
(關鍵要保證原貌,以前的字畫哪里有墨跡,修好的也要保證一致)
修復字畫最費神的,還是“補”。因為要一個洞眼、一個裂痕地去平整。
沈金穎握起手術刀的樣子像極了外科醫生,只不過她是給紙張做手術。“字畫上補洞,畢竟是多出一塊來,這塊紙張要怎樣與原有畫作本身融為一體,就特別需要細心用刀去磨邊。”沈金穎說,她希望每個“補丁”都能打磨到摸上去沒有凹凸感。
手的秘密,就在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操作實踐,真正成為“回春妙手”。
除了用心平整好破損處,字畫還要經過全色的環節,才能恢復原貌。“全色的重要性在于保證原貌,以前哪里有墨跡,修好的也要保證一致。你比如說,這個‘人’字,一撇的中間破了一塊,我們把底補好后,就要把面上的字也補完整。”沈金穎強調,這是最難完成的部分,因為不能破壞了原有意境。“有些字畫損壞程度太嚴重了,全色環節可能毀掉作者風格,那我就不會動,寧可保留著不完美的樣子。那才是它的價值。”一邊用手術刀平整剛補上的小塊宣紙,沈金穎一邊笑著說,“我不怕失業,博物館里需要修復的字畫很多,待到我退休,可能都修不完。”
拍攝手記
平心靜氣
演繹傳奇
或許是學美術出身,接到采訪拍攝古字畫修復的任務后感覺親近不少,但當我見到沈金穎時,不由得愣了一下——沒想到從事這份古老、寂寞職業的竟是一位80后的姑娘。在她的工作室,兩面墻體掛滿了經她修復裝裱完的古字畫,這些作品在她手中重放異彩。
看、洗、揭、補、全、裝裱……這些看似簡單的工序,卻需要平心靜氣,無比耐心,在拍攝過程中,不管哪道工序,她都小心翼翼,全神貫注,因為她知道,這項工作容不得心浮氣躁,容不得半點差錯。
于是,一幅幅風化殘破、幾成碎片的古代書畫作品,經她修復裝裱,就起死回生。
她說,盡管這項工作枯燥無味,但每當完成修復一件作品就很有成就感。是啊,正是有她這樣的文物修復保護工作者在默默付出,一幅幅古舊字畫才完整如初,再續傳奇。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