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石獅日報12月13日訊(記者 張軍璞)記者日前從市民政局獲悉,石獅市將以政府為主導,斥資4億元建設一處占地面積為780畝的公益性永久墓園。市民政局有關人士表示,公益性永久墓園的建設,對理順殯葬管理體制,完善殯葬服務體系,建立殯葬救助保障制度,加強殯葬行業監管,逐步根治封建喪葬陋習,切實減少喪葬用地和資源浪費,減輕喪葬造成的環境污染,建立科學規范新模式,樹立文明節儉新風尚等,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死人與活人爭地”現象嚴重
據市民政局有關人士介紹,全市100多個村居中,有一半的村居建有安息堂。這些安息堂的造價動輒數十萬元、上百萬元,甚至更高。但該人士指出,這些安息堂一般都是村居“前斬后奏”建設的,并沒有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批或沒有履行相關手續。原因是隨著石獅經濟社會發展的不斷提速,重點項目如雨后春筍,很多鄉村土地面臨征地拆遷,而要完成征地,勢必就要搬遷規劃范圍內村民原有的墓地。在這些墓地無處搬遷的情況下,一些重點項目又要趕進度,就同意村里修建安息堂,將先人的骨灰遷進去。這些沒有“身份證”的安息堂,給相關職能部門造成很大的困惑,批準其運營,但沒有經過審批;不批準其運營,逝者無處安身。
不僅如此,在這些安息堂中,不少安息堂命運多舛。一些安息堂因為建在政府的規劃征地范圍內,無法運營且面臨拆除,目前石獅市已有多個村居安息堂面臨拆除,此舉造成極大的浪費,還挑戰著石獅傳統的殯葬文化和傳統民俗。據了解,石獅市某村居一名村民的祖墳幾年來已經三次遷移。因祖墳涉及城市建設而不得不遷移的人豈止上述這位村民一人。
建設公益性永久墓園是必然選擇
殯葬改革是黨和政府積極倡導的一項社會改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為加強殯葬管理,深化殯葬改革,革除喪葬陋習,樹立文明、科學、健康的喪葬新風尚,石獅市根據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民政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石獅市實際,計劃斥資4億元建設公益性永久墓園。
“原來散建于石獅市村間的那些安息堂,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城鄉發展的一個包袱,而要甩掉這個包袱進行公益性永久墓園建設,就必須首先給民眾以方便和實惠。”市民政局有關人士說。
據了解,石獅市以“不占用耕地、不與發展建設相沖突”為指導思想,選擇了石獅市永久墓園旁的一處荒山脊地建設公益性永久墓園,建成的公益性公墓在價格上充分顯示“公益”性質,將對遏制石獅喪葬相互攀比、鋪張浪費的風氣起著有效的引導作用。
“在石獅,殯葬改革不是簡單的遷墳問題,只有促進傳統殯葬觀念轉變,潛移默化地倡導新的殯葬文化,才能將公益性永久墓園的社會效益最大化。”市民政局有關人士說。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