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洗腳妹"登上"市民大課堂" 講故事 2012-12-11 09:06? ?來源:東南早報 我來說兩句 |
劉麗的演講想到啥就說啥,平民化的瑣事講述讓一些聽眾覺得“別有一番風味”。 |
今年7月,央視名嘴芮成鋼講座現場甚為壯觀。 “相比其他普通市民,劉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蘇華是廈門圖書館周末知識講座的策劃人之一,她認為,劉麗成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后,已在央視等多處公開場合與公眾見過面,“先進事跡報告”等演講讓她積累了一定的演講經驗,因此,她與普通市民有一定區別。 許多市民渴望成為講師,蘇華認為,普通市民成為講師是未來講座的一個發展方向,但目前實施起來仍有一定難度。 “講師首先要在某一領域具有一定的話語權,其次要具備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雖然很多市民在某一領域頗有研究,但相比平日里隨意的聊天,演講對邏輯性、知識素養等的要求更嚴格,“很多人一緊張就慌了神,而觀眾一旦察覺到講座不精彩,便起身離開;觀眾離席會使講師更緊張,惡性循環就產生了。”蘇華認為,優秀的內容是一場演講的前提,主講人能不能“hold住”現場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未經培訓的市民要成為一名成功的講師仍有一定難度。 ■鏈接 一座公共圖書館的努力 “聽一場好的講座不亞于讀一本好書。”廈門圖書館副館長付虹是這樣認為的。付虹說,即使我們在講座中不提問,聽他人提問也是一種學習,這種雙向的交流比閱讀更生動活潑。對圖書館而言,講座豐富了圖書館的服務類型;對于整座城市而言,講座是提升城市市民文化素養的方式之一,“許多人的工作可能和音樂、文學沒什么關系,但我們的講座為他們提供了接觸的機會”。 選材、選師、包裝宣傳……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讓周末知識講座這個“市民的大課堂”更吸引人。蘇華至今記得2008年一場名為“孩子有了網癮怎么辦”的講座,她回憶說:“許多家長都為孩子有網癮而頭疼,但來的人卻很少。”事后總結時,“這個題目太沖!”成了大家的共識。工作人員分析道,即使孩子迷戀網絡,許多家長也不愿意承認自己的孩子有網癮,“網癮聽上去像是某種疾病,大家不喜這樣的說法”。 有了這樣的教訓,工作人員更加注重講座標題的包裝。11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吳爾芬的演講原名為“歷史文獻的閱讀與歷史小說的創作”。工作人員擔心聽眾被學術化的標題“嚇跑”,于是將標題改為“從《步步驚心》到《后宮甄■傳》——談談歷史文獻的閱讀與歷史小說的創作”。將熱播影視劇與講座結合,這讓講座吸引了不少人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