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1月19日訊 今年來,龍海市以開展下基層“六送”活動為載體,推動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深入基層、沉下身子、轉變作風、服務群眾,推進“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志愿服務行動深入開展,喜迎黨的十八大的勝利召開。
送政策。組織黨員干部深入群眾,深入農村,宣傳糧食綜合直補、良種補貼、水稻種植保險等有關的強農惠農政策和中央、省、市各項重大決策、工作部署,引導廣大群眾用好用活政策。
送法律。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律宣傳和法律便民活動。團市委積極開展法律咨詢等青年志愿服務活動,今年來共舉辦法律講座13場,發放法律宣傳手冊3000余份。龍海法院設立專門導訴臺、便民訴訟服務窗口,全程服務、引導立案手續;設置弱勢群體救助基金賬戶,為困難職工發放救濟金15200元,減免訴訟費83余萬元。
送科技。開展各種農村實用農業技術、就業技能培訓,為種養殖戶傳授技術要點,為無技能群眾打開就業門路。市農業局以村為單位,分別集中浮宮、白水、港尾等鎮15個村的楊梅種植戶到村部進行楊梅生產質量安全生產栽培技術培訓;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在羅坑、南書等村開展8期萬畝糧食(水稻、馬鈴薯)高產創建示范農戶培訓會,培訓人數600多人。東泗鄉為困難農戶爭取到了漳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三年的技術幫扶資金,每年5000元。顏厝鎮婦聯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為18名困難家庭及有創業意向的婦女發放小額貼息貸款共144萬元。
送健康。開展送醫送藥下鄉活動,向廣大群眾宣傳科學、實用的衛生保健知識,切實關心群眾身體健康。市計生局義務為群眾檢查身體,看病送藥。至目前,已投入資金169.96萬元,免費提供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受益的育齡群眾7039對,極大地提高計生家庭的幸福感和健康指數。
送文化。開展形式多樣的送文化下鄉活動,幫助農村建立農家書屋、文化娛樂中心、休閑健身中心等文化休閑場所,幫助農民組建廣場舞、太極拳等健身隊伍,積極組織各類體育健身比賽,助推全民參與健身,豐富農民群眾業余文化生活和精神家園。
送溫暖。開展形式多樣的訪貧問苦送溫暖活動,廣泛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上存在的實際困難。市國土局積極落實地災點群眾搬遷。市僑聯幫助歸僑僑眷就業、就學。市民宗局干部攜帶有關檔案資料到隆教鄉民族中學現場辦公,共為53名畬族中考考生辦理了民族成份證明。市水利局擬投資92萬元(目前完成投資67萬多元),解決隆教鄉紅星村4436人飲水安全和河道清淤噴灌問題。下基層活動開展以來,全市共為掛鉤結對戶送去慰問金和生活必需品等85萬多元,共幫助結對戶和結對點爭取幫扶資金426萬元,支持惠民利民項目306個。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