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保障農民群眾切身利益
黨的十七大以來,漳州市各級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大力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大力繁榮發展農村文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日益深入。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融入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理論創新成果和形勢政策教育,廣泛宣傳中央和省市的強農惠農政策,大力傳播社會主義榮辱觀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時代新風,廣大農民群眾進一步加深了對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理解,激發出創造幸福生活、建設美好家園的巨大熱情。二是群眾性創建活動日益拓展。深入開展文明村鎮創建、道德模范評選、身邊好人評選、“講文明、樹新風”、“我們的節日”、志愿服務等活動,廣大農民群眾道德素質、文明素養進一步提高,男女平等、尊老愛幼、鄰里互助、家庭和睦的思想觀念深入人心。培育和樹立了一批創建工作典型,一縣、二村、三鎮(長泰縣,角美、港尾、巖溪鎮,陳城鎮澳角、港尾鎮卓岐村)榮獲全國文明縣城、鎮村稱號;23個鎮、21個村榮獲省級文明鎮、村稱號;61個鎮村榮獲市級文明鎮、村稱號;創建宣傳文化中心戶11000多戶、市級十星文明戶321戶、五好文明家庭69戶、省市縣三級美德在農家示范點63個、美德特色家庭4205個,創建活動農戶參與率達95%以上。三是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加快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著力構建覆蓋廣泛的農村公共文化體系,加強農村題材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積極發展各具特色的農村文化產業,廣泛開展的鄉村文化廣場、“三下鄉”等群眾性文化活動,讓廣大農民群眾享受到更加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日益改善。堅持把農村環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力度,農村基礎設施、環境衛生、社會秩序、公共服務明顯改善,在全市組織開展了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全市93個鄉鎮、1376個村開展這項活動,有力推進了村鎮綠化、美化、凈化,農民群眾生活質量和農村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可以說,近五年是我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各項工作深化拓展、整體推進的五年,是農村改革發展各項事業快速發展、不斷提升的五年,也是農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農村環境面貌變化最大的五年。
今天,會議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這是我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推動建設創業創新又富又美新漳州的一項重大舉措,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認真按照要求,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講4點意見。
一、緊貼時代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貫穿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和各領域,著力體現時代特點、突出農村特色,讓農民群眾更好地感知領悟、遵守踐行。要堅持不懈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農民,用農民看得明白的讀物、便于參與的活動、喜聞樂見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宣傳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幫助農村干部群眾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深入宣傳省、市黨代會精神,全面準確地宣傳解讀中央和省、市的強農惠農政策,讓農民群眾及時了解形勢,全面掌握政策,激勵廣大農民群眾為建設美好幸福新生活而努力奮斗。要深入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評選表彰和學習宣傳活動,深入開展以“公共生活好習慣”為主題的道德促進行動,努力構建互助互愛、和諧融洽的良好社會風尚。
二、緊貼農村實際,深化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堅持以“講文明、講科學、講衛生、樹新風”為主題,不斷豐富創建內涵,突出創建重點,形成整體效應。要進一步深化文明村鎮、文明戶、文明生態村、文明小康村、文明農貿市場等創建活動,建設一批文明示范村、一批十星級文明戶、一批農村文明集鎮、一批農村文化活動典型,到“十二五”末,努力實現全市40%以上的縣城建成省級(含國家級)文明縣城,30%以上的鄉鎮建成省級文明鄉鎮,50%以上的鄉鎮和30%以上的建制村建成市級文明村鎮,50%以上的建制村建成縣級以上文明村。要深化城鄉共建共創活動,健全以城帶鄉、城鄉共創長效機制,結對幫助建設公共設施、治理村容村貌、改善文化條件、開展科技培訓、發展社會服務,廣泛動員各種組織和人士到農村開展志愿服務,鼓勵引導建立鄉鎮和村級志愿服務隊伍,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支持和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三、緊貼農民需求,大力繁榮發展農村文化
要牢牢把握文化惠民、文化樂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努力為農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地文化產品和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緊貼民生改善,全面整治村容村貌
村容整潔,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義之一,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題中之意。我們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設“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的工作部署,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圍繞推動經濟發展、合理開發利用、強化配套功能、方便群眾生活、保護生態環境,加強對鎮村規劃和建設的指導和協調,以鄉鎮規劃帶動村莊規劃全覆蓋。要按照“規劃先行、功能齊備、設施完善、生活便利、環境優美、保障一體”的總體要求,全面推進小城鎮建設。要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與綠化美化結合起來,加快農村交通、水利、郵政、通信、電力、環衛、市場等建設。要繼續深入開展村容整治行動,堅持“家園規劃、家園整理、家園清潔、家園綠化”四位一體,發揮全市110個市級、200個縣級村容整治示范村的帶動作用,著力抓好農村環境全面整治。要健全農村環衛工作長效機制,把農村衛生整治狀況納入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重要考評指標,推動農村環境衛生面貌有較大改觀,努力實現“田園風光、生態環境、和諧新村”的目標。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事關農村發展全局,事關農民切身利益。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努力開創農村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設新局面,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業創新又富又美新漳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