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位保潔人員正在湖面上尋找漂浮的垃圾。
如今放眼廈門大地,一個個生態村、生態鎮正在加快布局,成為國家級生態市的有機組成部分。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市13個鎮中,翔安區新圩鎮已通過國家生態鎮命名,同安區汀溪鎮、蓮花鎮和翔安區內厝鎮國家級生態鎮申報材料已上報國家環保部,并已通過國家級驗收。此外,集美區灌口鎮、后溪鎮和翔安區馬巷鎮通過省級生態鎮命名,海滄區東孚鎮、同安區新民鎮、五顯鎮、洪塘鎮、西柯鎮和翔安區新店鎮省級生態鎮也即將由省環保廳批復命名。
在生態村方面,截至本月,我市共有49個行政村被命名為省級生態村,另有94個行政村基本通過省環保廳關于省級生態村創建工作的驗收。
流域整治
十條溪流要變“景觀河”
昨天,潺潺溪流如同一條碧綠的紐帶,纏繞著落成剛剛一年的東孚商業街。綜合治理中的“過蕓溪”,儼然成為了如今游人眼中的絕佳風景。
“過蕓溪”在短短時間內所發生的嬗變,正是市委、市政府拉開的全市溪流流域綜合整治的一個縮影。去年12月,我市全面啟動十條溪流流域的綜合治理與景觀規劃工作,海滄區的過蕓溪,集美區的瑤山溪、后溪、深青溪,同安區的東西溪、官潯溪、埭頭溪、龍東溪,翔安區的九溪及翔安新城東坑灣至南部港汊景觀水系,位列其中。
我市的目標其實很明確——在不長的時間內,讓島外十條溪流都變身“景觀河”。按照目前已經出臺的有關規劃,對溪流的治理不光光是截污,同時還將根據水體不同的功能區劃進行防護和空間開發利用,展現和塑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濱水空間景觀,形成連接“山、海、城”的生態通廊。
除了計劃在明年3月完工的過蕓溪流域整治工程之外,我市投入1.3億元,瑤山溪流經灌口城區的風景湖綜合整治工程也格外令人矚目。有關部門的思路是,從河道整治、市政道路建設和景觀工程三大方面入手建設提升風景湖公園——將污水管網埋入風景湖兩側綠化帶下,把污水集中引入附近新建的日處理5000噸的污水處理站,并實現中水回用,用以灌溉林木。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