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 讓文化大發展
水土是不可替代的基礎資源,水土保持不僅關系生態,而且關系可持續發展。在《長泰縣文化發展規劃(2009-2018年)》里,記者看到了該縣特別強調自然生態對文化發展的基礎性、關鍵性作用。
馬洋溪生態旅游區,方圓138平方公里,下轄十里、旺亭、后坊、山重4個村,人口1.2萬人。這塊風水寶地曾有多個工業項目拋來“繡球”,該縣“忍痛割愛”,拒之門外。原因很簡單,若這些企業投產,將產生大量工業廢水,污染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一批文化創意產業龍頭企業很快看上并結緣馬洋溪。2010年12月,龍人古琴文化項目落戶了。該項目總投資12億元,意在打造一個集古琴與琴弦研究、古琴培訓、學術交流、古琴文化推廣為一體的文化旅游綜合體。斫琴名家謝建東說,以前就一直想為中國古琴“安個家”,為此跑遍了許多地方,但大都不盡如人意。2010年,他來到長泰,把腳步停留在馬洋溪后坊村的鯉魚山下。這里,給他的感覺就是“格外寧靜”,蒼翠的山巒、清澈的溪水、淳樸的風情,還有那翩躚的白鷺、戲水的牛兒。這些在都市“水泥森林”里是體驗不到的。“古琴這樣美的東西,就要在這山清水秀、富有靈氣的地方雕琢制作!”謝建東毅然決定,把 “古琴家園”安放在這個“很偏僻的地方”,并矢志不移地打造中國“古琴圣地”。他堅信:“好的生態,可更好地詮釋古琴文化。”
此外,中華漢文苑建設也是一個成功的例子。2006年7月開工建設的中華漢文苑由閩臺(長泰)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計劃總投資20億元,用地面積3000畝。該項目規劃以“一景、三題、九項”為主要文化構設,建設漢文苑大酒店、演繹中心、藝術創作中心、藝術博物館、書法實景展示區、古建筑文化園區等六大功能區,是一個集書法學術、漢字文化、古代建筑、藝術創作于一體的獨創性文化產業基地。2011年4月,廈大文化創意產業中心基地落戶中華漢文苑。
華燈初上,大家滿懷豐收的喜悅,驅車返回縣城。靜謐的龍津溪似乎在流淌著長泰一首歌:“路到這里就舞成飄帶,水到這里就流光溢彩,日新月異的狀元故里,天地間搭起大舞臺,和諧的長泰匯成歡樂海,魅力的長泰走進大時代……”(長泰縣文明辦、報道組)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 2012-11-12省委文明辦領導赴福清調研指導志愿服務工作
- 2012-11-12爭當文明有禮莆田人 展現知性優雅城市美
- 2012-11-09泉港開展文明交通進駕校“五個一”活動
- 2012-11-09第三屆文明公益手機動漫大賽評選活動走進馬尾
- 2012-11-09福安文明辦、財政局開展送溫暖走訪慰問活動
- 2012-11-09沒有生態文明就沒有美好家園 順應期待增進福祉
- 2012-11-09沒有生態文明 就沒有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