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者天下為公
http://www.caoliu14.com?2012-11-09 15:07? ?來源:中國文明網蘇州站
我來說兩句
“天下為公”這一詞最早出現于《禮記·禮運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孫中山先生是歷史上第二次提出“天下為公”這一概念的,雖然兩次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都沒有在歷史上真正實現,但是當今之下仍有提出這一理念的必要。
作為一名公務員,首先應當弄明白“公務”二字的含義,方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公”即公心,《賈子·道術》謂之:“兼覆無私謂之公”,“務”即務實。因此,“公務”在我看來即是憑著一顆公心,為天下百姓服務。
自知道真正做到這一要求其實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自古以來就有“賢明”與“邪曲”之分,賢明者自當公私分明,甚至是公而忘私;而邪曲者必定是公私不分,以至于以公謀私。中華民族崇尚儒家文明,所倡導的仁義之說其實就是希望當政者也即公務員多一些廉明之士,然而不幸的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歷史上多有邪曲之臣,所作所為罄竹難書,而少數能夠不為利誘的正直之士也就成了天下百姓的寵兒,成了歷史歌詠的對象,多有史家著述傳其事跡,亦不過只言片語,而更多類似于屈原“疾王聽之不公也,邪曲之害公也”的先見之士,下場也眾所周知,何其哀哉?所以“天下為公”的理想在歷史上都只成了一種烏托邦。
然而社會始終在前進,人的思想也不斷在進步,當今之世,社會主義新風尚正深入人心,在逐步實現小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同時,再一次提出“天下為公”的理念已經顯得極為迫切。
在我看來,“天下為公”就是一種職業道德,而且是最基本的職業道德。今天所提出的“為人民服務”以及“三個代表”是一個黨員的基本要求,把它們運用到公務員的工作中來,放在過去不就是執政者的“天下為公”么?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2-09-24文萊皇室為公主舉辦盛大婚禮 持續8天
- 2012-04-16誰為公眾脫下藥用膠囊的“毒皮囊”
- 2011-04-29溫家寶談辛亥百年:發揚"天下為公"和"博愛"精神
- 2011-04-07蔣雨婷:在黑暗里為公公尋找生命的曙光
- 2010-08-05陳福增:為公益事業慷慨解囊
- 2010-04-22澳大利亞墨爾本 為公益穿高跟鞋賽跑
- 2010-04-09福師大生科院志愿者為公交車司機送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