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邦月只剩一條腿,卻能一人挑起生活的重擔。我雖然是一名殘疾人,也要為他人造福。”因腦癱殘疾的吳耀環秉承著這種信念,加入了省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中,先后為2000多名殘疾人聯系了近萬個工作崗位。吳耀環是將樂縣人,出生時因難產致腦癱殘疾。雖然是殘疾人,但他沒有自怨自艾,而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其他殘疾人,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幾年間,他的服務對象涉及腦癱兒童、智障青年、盲人、零就業家庭等,入戶殘疾人家庭84戶、服務殘疾人約2000人次。此外,他還開設了殘疾人職業指導博客、網絡招聘會、就業QQ群等多個殘疾人就業平臺,為上千名殘疾人提供了就業崗位。
永春縣一都鎮三嶺村有位“義務竹筏工”黃堯舜,他二十年如一日,天天用自家的竹筏免費載村民過河。8歲那年,父母因疾病相繼去世,黃堯舜成了孤兒,村民都將他當作自己的孩子照顧。為報答左鄰右舍對自己的關愛,長大后,只要鄰居有需要,他總是熱心地提供幫助。二十年來他主動擔當“義務船夫”,只要村民有需要,即使是半夜他也會起床為大家擺渡。2004年,年過六旬的黃堯舜兩次跳入冰冷的溪水中,奮力救起三名落水女子。村里人說,老黃是土潭溪邊的“保護神”,只要有他在,村人的安全出行就有了保障。
在連城縣隔川鄉新營村,有位“乞丐媽媽”黃富珍。20多年來,她先后撿來12個女棄嬰,養大了其中的“四朵金花”。黃富珍3歲時,因家境貧困被賣到鄰鄉;21歲時,因膝下無子被夫家趕出家門。從此,她開始了四處流浪的乞討生涯。在乞討路上,她撿拾棄嬰,并悉心照顧,將4名女棄嬰養育成人。如今,22歲的大妹輟學外出打工,供養三個妹妹生活、讀書。二妹、三妹和小妹,都在鄉里的中學上初中。三人成績不錯,小妹的學習成績最好,而且還是班級上的體育尖子。黃富珍的愛心也傳遞給了幾個孩子。在讀初中時,大妹就是班里頭的助人為樂積極分子;每逢收割季節,在放學的路上,幾個孩子看到別人收割稻子,都要放下書包幫忙干起農活。
1989年7月,福州市13位殘疾朋友自發成立草根民間組織——福建省同人助殘志愿者服務中心。到如今,“同人”已走過23年,擁有志愿者1000余人,直接服務數千名殘疾人。2011年開始,他們憑著愛心和毅力走遍全省,為全省殘疾人繪制無障礙地圖,有不少志愿者甚至是在輪椅上完成勘察工作的。目前,福州市無障礙地圖已在手機客戶端和網上發布,標注有600家左右的無障礙餐飲店及無障礙公廁,為福州市39.3萬殘疾人出行帶去了福音。
……
從小家到大家,從小愛到大愛,在這些身處逆境的“朱邦月”式的普通人身上,傳達出人性的善和可貴的堅持。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默默奉獻,才讓更多人感受到了溫暖,體會到了向善的力量,也給社會帶來了更加和諧、更加溫馨的氛圍。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10-30朱邦月
- 2012-10-29朱邦月:大愛無言 感天動地
- 2012-05-16邵武教師編快板贊道德模范朱邦月
- 2012-03-22武夷山市舉辦“全國道德模范”朱邦月事跡報告會
- 2011-09-08中秋節前夕 邵武市領導看望慰問道德模范朱邦月
- 2011-09-07《父親朱邦月》正式在邵武開拍
- 2011-04-19朱邦月:一諾千金四十載 男兒俠義在雙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