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曾言老人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遺體應毫發無損、保持完整。但是家住薌城區延安南路的李曾言老人,前不久毅然申請了“人體器官捐贈”,令人頗感詫異。一位老人能夠打破傳統觀念,下決心在百年之后將自己的器官無償捐獻出來,該是懷著一種如何豁達寬廣的胸襟呢?昨日,記者專程前往李曾言老人的家中采訪。
李曾言今年77歲,身體硬朗,思維清晰,與記者侃侃而談。雖然在漳州市區居住,但她是香港特區的永久性居民,每年有兩個月的時間必須返回香港居住。原來,她在2009年與現在的老伴重新結合,從此開始在漳州定居。
“其實我的這個決定算不了什么,只是出于對生命的一種敬畏罷了。人都是要面對生死的,為什么不以更好的方式做一個告別呢?”老人的一番話令記者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她的家中,記者看到了香港衛生署今年7月份為她頒發的“器官捐贈卡”,她總是把這張捐贈卡帶在身上。卡上寫著“我支持器官捐贈,請尊重我的選擇”,與其說這是宣傳口號,不如說它就是這位老人的心聲。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如何能夠沖破傳統思想的束縛,選擇在自己身體硬朗的時候就達成“器官捐贈”的意向呢?李曾言告訴記者,這并不是巧合。原來,思想一直比較開放的她早在幾年前就曾簽署器官捐贈申請書,但是一直未能獲得有關部門的登記與認可。今年7月份,她返回香港作短暫居住。有一天她帶著最小的外孫女到香港的威爾斯醫院打防疫針,恰巧在候診大廳看到關于“器官捐贈”的宣傳欄,便上前為自己進行了申請,并順利通過審核,隨后被登記在檔。當時在填寫“捐贈器官類別”欄時,她毫不猶豫地在“所有適用的器官”那一欄打上勾。雖然老人做的這個決定有點令人吃驚,但是她的兩個女兒都表示理解與認可。而在老人的影響下,她才12歲的外孫女鄭彥美如今也成功申請了“器官捐贈”。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