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衍 王旺聲) 近日,福安下白石亨里村的貧困大三學生小蘭在福安慈善總會里領到2000元助學金,對于靠低保生活的家庭來說,這筆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同一批受助的學生、貧困病人有70余人。
這是福安市慈善總會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的一個縮影,成立于2010年11月10日的慈善總會正努力在福安賢達和弱勢群體之間架起一道“扶貧濟困、樂善好施”的“慈善之橋”。截至今年6月,已吸收會員360名的慈善總會共收到善款3350.68萬元,其中定向捐款的有1105.5萬元。近三年來,共支出善款1378.05萬元,1300人次得到救助。
賢達踴躍捐款
慈善花開競風流
近年來,通過慈善總會積極的宣傳與倡導,福安市民的慈善意識增強了,捐款的積極性提高了,涌現出許多為慈善事業慷慨解囊的動人事跡。
致富不忘本,福安企業家在慈善事業方面走在前頭。企業家吳錦通一次性捐款500萬元,是目前為止捐款最多的企業家;7月19日,城陽鎮衛生院舉行綜合樓落成及喬遷儀式。新衛生院綜合樓占地面積87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290平方米,極大地改善了城陽鎮4萬多群眾的醫療衛生條件。該綜合樓總投資445萬元,其中福建省恒實擔保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慈善總會為該院建設定向捐資150萬元;泰格工業集團有限公司2011年定向捐資300萬元建設的福安實小陽泉校區,當年秋季就接納學生1000多名,有效解決了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難問題。
在外企業家也不甘人后。城陽鎮在外企業家陳茂春夫婦捐款200萬元,是該市夫婦共同樂善好施的典范。在外企業家林秋景,從小全家就從潭頭鎮東昆村遷往外地居住,如今他致富了不忘故鄉,在慈善總會成立之初,就一次性捐款100萬元,今年“六一”節前夕,得知潭頭太逢小學因維修校舍欠債2萬多元,他立即捐款3萬元,幫助該校解決債務和慰問學生。
黨員干部自當成為慈善典范。2010年在鄉鎮擔任書記、鄉鎮長、人大主席的鄉鎮領導,每人都給慈善總會捐獻2000元,成為慈善總會的首批會員。更加令人感動的是,今年1月4日,一位干部遺屬老大娘親自到慈善總會辦公室,把自己的1000元遺屬生活補助金捐給慈善總會。當工作人員問她姓名、住址,她卻不予告知,只說表示心意。如此動人事跡,不勝枚舉。
堅持以人為善
幫扶活動扎實推進
改革開放以來,福安市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由于經濟基礎、歷史條件、個體差異、自然災害等方面的原因,一部分群眾的生活依然艱難,他們需要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社會賢達伸出熱情的援手,給予關心和扶助。
“叔叔、阿姨來學校教我們包餃子,我們感到非常溫馨,玩得也很高興!”5月23日,福安市錦桌頭小學舉行“心手相牽,共享藍天”結對幫扶活動,被幫扶留守兒童黃惠欣激動地說道。當天,慈善總會與文明辦、婦聯、關工委等為全校留守兒童送去衣服、食品等禮品,價值3萬元。
今年2月,由寧德、福安兩級慈善總會共同舉辦的“凝聚愛心 情暖韓城”2012年慈善愛心卡捐贈儀式舉行,100名受助者接受捐助,捐助金額10萬元。捐助對象均為社區內的低保戶、五保戶、殘疾人及特困戶。
林女士在少兒時母女均被犯罪分子毀容,從小到上海,由上海的慈善組織培養她到大學畢業,畢業后因貌丑而找不到工作,為此迫切要整容。但第一次整容經費就要20萬元,這對她們孤兒寡母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企業家林斌得知此事后與總會商量,從他捐獻的60萬元中拿出20萬元給林女士整容。林女士還要進行第二次整容,費用仍需20萬元,為解決林女士第二次整容的費用,林總自己再捐10萬元,慈善總會通過上海福安商會籌集10萬元。可以想象,林女士通過整容,今后她的人生就能走上不一樣的軌跡。
值得一提的是,慈善總會現有工作人員7名,除2名是在職機關干部外,其余5名都是退休機關干部和普通市民,他們不拿一分工資,全都是義工。慈善總會的辦公場所租金及日常的辦公經費,都是行政經費,沒有動用一分的慈善資金。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