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百姓住房變遷記 從"憂其屋"到"優其屋"
http://www.caoliu14.com?2012-10-31 11:20?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核心提示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居者憂其屋”,到上世紀80年代的“居者有其屋”,再到如今的“居者優其屋”,四五十年來,泉州人的居住條件從擁擠、簡陋到寬敞、高檔,房子越來越漂亮,住房結構越來越合理,配套設施日臻完善,居住環境也越來越舒適。
□本報記者 王麗虹
告別狹窄陋室 享受寬敞住房
從筒子樓到單元樓,從福利房到商品房;從一家幾口蝸居在十幾平方米的斗室,到現在一家人享受著上百甚至數百平方米的居室……泉州市民的居住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住房成為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物質生活豐富的最好見證。
時間: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特點:戶型單一的筒子樓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重生產、輕消費”的經濟觀念中,“筒子樓”成為職工之家。上世紀70年代在泉州木材公司上班的陳女士說,“筒子樓”大多是由辦公樓改建的,戶型單一,只有一個臥室,僅十幾平方米,擠著一家四五口人,甚至更多。床、桌子、凳子等主要家當占據一定空間后,剩下的面積幾乎是所有家庭成員活動的中心,孩子寫作業、玩耍,大人接待客人,顯得很局促。那時的房子談不上隔音,大點聲說話,樓上樓下、左鄰右舍都聽得見。沒有電視、電腦,晚上吃完飯沒事干,串門聊天拉家常成了人們最好的消遣。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