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時期的愛情》
加西亞·馬爾克斯 著 楊玲 譯
南海出版公司
2012年8月
定價:39.5元
暢銷書導讀
文/陳華文
《霍亂時期的愛情》正式出版后,該書西班牙語版的首印量是《百年孤獨》初版時的150倍。這部小說讓全世界的讀者怦然心動,因為它代表一個完全不同的馬爾克斯,他不再寫權力,而是寫愛和愛的力量。它帶給人們純粹的閱讀體驗。有人曾說:他的名字不僅僅代表愛情、情感、微笑、花朵、音樂、食物、朋友、家庭等等,也與鄉愁、回首逝去的美好年華有關。
哥倫比亞著名小說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成名作《百年孤獨》中文版去年在國內正式出版后,在文學圈內外引起轟動。一年后,他再次授權中國出版機構,將特別指定的版本《霍亂時期的愛情》推薦給中國讀者。如果說《百年孤獨》是拉美魔幻主義的代表作,那么這部長篇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則是以愛情為主線創作的一部現實主義杰作。
《霍亂時期的愛情》采用了歐洲現實主義小說的傳統風格。小說講述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真心相愛的故事。作家懷著深切的同情描述了女主人公婚后的不幸福和男主人公的孤獨、思念和痛苦的心境,表現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因此,本書被稱為一部充滿眼淚、嘆息、渴望、不幸和歡樂的愛情百科全書。
1982年,當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霍亂時期的愛情》已在寫作中。得獎后馬爾克斯被迫停筆,精力投入到各種社交活動中。等再回到書桌前時,他發現自己并不喜歡之前寫好的那部分,于是把書稿全部推翻,重新開始。“一對男女瘋狂陷入熱戀,卻因為僅有20歲太年輕而不能結婚,等他們經歷了人生的風雨滄桑,卻因為80歲太老而不能結婚。”28年前,馬爾克斯這樣形容正在創作的《霍亂時期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正式出版后,該書西班牙語版的首印量是《百年孤獨》初版時的150倍。這部小說讓全世界的讀者怦然心動,因為它代表一個完全不同的馬爾克斯,他不再寫權力,而是寫愛和愛的力量。它帶給人們純粹的閱讀體驗。有人曾說:他的名字不僅僅代表愛情、情感、微笑、花朵、音樂、食物、朋友、家庭等等,也與鄉愁、回首逝去的美好年華有關。
這部小說雖然表達的是愛情這個主題,但小說靈魂的深處,仍然關注著拉美人民的生活與歷史,注意刻畫、描述生長在那片土地上人們的悲歡離合,以及他們自己對歷史與現實、愛情與人性的執著思索。馬爾克斯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場持續半個世紀之久的愛情悲劇,以現實主義的悲劇感和直面現世人生的真實性,從主題到題材,從結構到風格實現了自我超越。
一個作家所處的生活環境,會給他的創作帶來直接影響。《霍亂時期的愛情》的故事場景,依然描繪的是加勒比海城市及世俗風貌、熱帶叢林、河流景象,甚至包括人物處世和心理狀態都與《百年孤獨》等作品有著驚人的相似。在愛情為主線的敘事中,巧妙穿插了危及哥倫比亞的三大災難:戰爭、疾病、生態的破壞,在總體背景上寫出了拉美的孤獨、愚昧、窮困,同時也道出了人性的苦難和愛情的至上。貫穿這部小說的既有戰爭給人留下的惡夢,也有人性的墮落;既有瘋狂的本能發泄,也有著深刻的情感分析;既有共同人性的災難,也有斑駁人生個體性格的真實再現。可以說,這部小說是在奇異的愛情生活中,展開了一幅人性發展的歷史畫卷。戰爭、疾病威脅著拉美人民的生命,而人為的破壞則加劇了人與自然的對立,人性的孤獨使人與人之間難以達成理解信任,持續半個世紀的愛情,在黃昏時刻也只是閃耀著疲乏的眼睛。
可以說,《霍亂時期的愛情》的悲劇感是強烈的,但這種悲劇感并不等于絕望。正如馬爾克斯自己所說:“面對壓迫、掠奪和歧視,我們的回答是生活下去。任何洪水、猛獸、瘟疫、饑饉、動亂,甚至數百年的戰爭,都不能削弱生命戰勝死亡的優勢。”小說展現了不同層次、不同角色、不同性質的愛情。愛情可以使寡婦的生活有了希望和樂趣,少女得到了幸福與歡樂,老人獲得了新的生命和勇氣。愛情甚至使人成為浪子,又使人性復歸,成為人的忠貞不渝的伴侶。
《霍亂時期的愛情》擺脫了神話母題。筆觸深入到現實中,深入到活生生的人心深處。小說中的人物不再重復家族血統的命數,而是實實在在的人,有著普通人的缺陷和弱點,也有著平凡人身上體現出的人性光芒。這部小說中幾乎很少見到《百年孤獨》中體現出來的魔幻色彩,更多的卻是對現實的人物、事件的思考與批判。從結構上講,《霍亂時期的愛情》完全擺脫了魔幻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作品中沒有晦澀的情節,沒有深奧古玄的哲理,沒有現代文明和部落文明的尖銳對立,沒有《百年孤獨》似的石砌巖疊,讓人頭緒紊亂、無所適從,故而顯得清新明快。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