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文希老人在彈奏鋼琴
年年重陽,今又重陽。今天是農(nóng)歷九月初九,是傳統(tǒng)的“重陽節(jié)”,也是“敬老節(jié)”。昨日,記者在延城尋訪“銀發(fā)一族”,看看這些忙活了一輩子的老人,心里還盼著點啥。
希望久病有孝子
受訪者:黃學光年齡:80歲
80歲的黃學光老人和其他普通老人一樣,飽受高血壓、冠心病、肺氣腫等疾病的困擾。也因為這些病,也讓老人與子女的距離變得遙遠。“老人生病,子女會覺得麻煩。”黃學光說,他有兩兒兩女,都有了家庭和工作,子女來看望老人的時間并不多,“有時候看到別人的孩子來看父母親,推著輪椅到處走,心里很是羨慕。”
黃學光老人每個月有3000元的退休金,生活足以自給,“有些時候,和子女的距離遠了,都不敢開口要什么,還好我有工資,可以自己買。”
“我老伴今年也78歲了,年紀大什么毛病都來了。”黃學光老人表示,他和老伴目前能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自己做,“但總有一天會做不動,希望到時,我家久病有孝子。”
希望老來無病痛
受訪人:楊文希年齡:89歲
南平市仁愛老人院里,楊文希老人的房間井井有條、窗明幾凈,桌子上整整齊齊地擺放著書籍、唱碟、筆記本電腦與快板兒,拉開抽屜,筆記本滿滿當當,里頭記著老人平日里創(chuàng)作的小詩。
“時光匆匆為水流,年少青絲成白頭;風風雨雨窗前過,老人院里度春秋。”老人壓在桌子玻璃下壓著一首小詩和老人這十幾年來的照片。
在養(yǎng)老院的八年間,楊文希學了鋼琴,還能打快板兒,閑暇時就和“老伙伴”們一起唱唱歌。對快樂的她來說,唯一的遺憾就是老伴走得早。
“我老頭十年前就去世了。”談起逝去的丈夫,楊文希語帶哽咽,眼眶泛紅,她說她現(xiàn)在只想像這樣滿足又快樂、無病且無痛地享受生活,“看著院里的‘老伙伴’們,這里不舒服那里痛的,我心里也不好受。”。楊文希說,自己老了,只想無病痛,不給兒女帶來負擔就滿足了。
希望鄰里話家常
受訪者:吳賽珠年齡:70歲
“我希望多點溝通,多點屬于自己的時間。早上買菜,中午、晚上做飯,平日只能到樓下打麻將,屬于自己的時間太少了。”家住市區(qū)創(chuàng)世紀的吳賽珠老人說,自己每月有近兩千的退休金,在農(nóng)村生活也不差錢,可由于小兒子與兒媳婦平日里工作忙,自己就到南平幫忙做家務,減輕他們的負擔。
對于自己的老年生活,吳賽珠老人有些苦悶。雖然現(xiàn)在她也算老有所依,可是她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做家務上,“我每天都在想中午煮什么,晚上煮什么合子女的口味。”吳賽珠老人說,她很想擁有屬于自己的時間。
鋼筋鐵窗,攔住了溝通。“我總和孫女嘮叨想回老家。”吳賽珠老人說,在家里,兒女工作忙碌,和自己說不上兩句話。在老家,只要吃完飯,鄰里之間總會聚在一起,說說家長里短,一天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可是現(xiàn)在只要子女一出門,家里空落落的,心里也空落落的。 ⊙李思敏 林嘉琦 文/攝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