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0月19日訊 (通訊員 胡蘭英 陳建洲)上杭縣白砂鎮嶺背村積極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緊緊抓住“強班子、抓發展、聚民心”這一重點,扎實抓好各項工作,甩掉了昔日“落后村”的帽子,使嶺背村成為社會安定、環境優美、村風文明、社會和諧的村莊。主要經驗做法如下:
一是把選好帶頭人作為關鍵點。通過選準“領頭雁”,把兩委干部凝聚成有創造力和戰斗力的集體。自覺推動“聚合力”的形成,真正改變了過去“兩委班子不和諧、工作業績不突出”的落后局面。2010年、2011年連續二年全鎮目標管理考評一等獎,支部書記、村主任在全鎮44個村主干績效考評中考評分在5名以內。
二是把黨員先模作用作為切入點。注重加強對黨員和干部群眾的學習培訓,實施“走出去”的辦法,學習新農村建設先進村的經驗。先后組織村兩委干部、黨員、村民代表到漳平的永福、新羅的洋畬、連城林塘等地參觀學習,既開闊眼界,又增強兩委干部建設新農村的信心。同時實行“黨員責任區”制度,按照居住地讓黨員直接與560多戶農戶掛鉤,要求黨員做好掛鉤農戶的工作,從而有效地調動了廣大黨員的積極性。
三是把加強制度建設作為根本點。結合后進整頓轉化升級,黨支部重點完善了“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黨員目標管理、創先爭優、黨員活動日、支部委員家訪、諾言跟蹤管理等制度,并制定完善了《村兩委上班制度》、《村規民約》、《衛生公約》、《嶺背計生管理條例》等制度,真正讓制度管人、管事成為兩委干部的行為準則。
四是把基層民主建設作為支撐點。認真實施“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制度,實行“陽光村務”,促進農民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依法有效實現。
五是把村級經濟建設作為輸血點。嶺背村堅持“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總體工作思路,充分發揮本村的資源優勢,依托“紅菇基地、茶葉基地、毛竹基地、烤煙基地”等四大基地,引導黨員示范,加快發展農業特色產業,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基層黨組織建設和產業發展的互促雙贏。
六是把村容村貌整治作為閃光點。先后投資570多萬元,完成小溪、鄧屋新村、游魚灘等休閑場建設,建成紅菇交易市場,實現鄧屋坑至308線接線道路路基1500米、石坡段800米的道路改造,建設環村排水溝工程,做好五谷宮橋及護坎建設,完成全村人飲工程建設,安裝106盞路燈,對20戶原省道308線旁的沿路立面進行了客家風格改造。使嶺背村從昔日的“臟亂差”成為今朝的“綠亮美”。
七是把村風民風建設作為轉折點。嶺背村注重抓好村風民風的轉變和良好道德風尚的養成,分別成立嶺背村黨員創業基金會、老年人協會基金會、獎助學基金會,同時通過評選“文明戶”、“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婦”、“熱心人士”等活動,促進村風民風的轉變。
?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