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罵”說起 警示世人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
http://www.caoliu14.com?2012-10-17 11:16? 張迎春?來源:安徽省蕪湖市文明辦
我來說兩句
讓我們再回到"國罵"這個題目上來。
"國罵"如此奇特,起源為何?魯迅先生還有個小考:私有制時代,等級森嚴。誰要生在達官貴人之家,誰就是托祖宗的蔭庇,沾光于血統高貴。于是人們罵人,最好是罵他的祖宗,罵他"血統"的不潔凈。這樣,"他媽的"便應運而生。所以,魯迅說:"最先發明這一句'他媽的'的人物,確要算一個天才,--然而是一個卑劣的天才。"(見于《魯迅全集》第一卷第二百三十四頁)。
如果說"他媽的"在起源上還有它自然的一面的話,那么,在等級制、血統論早已被批判揚棄的今天,再把它掛在嘴邊,就毫無道理了。也許有人會說,罵是一種情緒反應,是憤怒的發泄。想哭了,不哭不足以抒發痛苦;想罵了,不罵似乎也如骨鯁在喉。這個說法雖然有道理,對罵一概排斥,似也不盡公道,但是問題在于罵與臟話并非孿生兄弟,粗俗的罵和文雅的罵是兩碼事。文雅的罵,即是訓斥,或是指責,曉之以理。既足泄憤怒、抒正義,又語不傷人,使聽者能入耳,激發其羞恥之心而不導致對抗之情,庶幾振聾發聵,幡然醒悟。出于理義的憤怒發泄,使用潑婦罵街式的語言和態度是無濟于事的。語言同樣也是心靈的窗戶。滿口無聊的穢語污言只足以反映一個人的缺乏教養和思想境界低下。因為,語言的分量輕重和鋒刃利鈍,只能取決于有無思想的深度和是否義正詞嚴,一針見血。
至于其他不文明的行為,我們實在想不出它們存在的理由來。當前無為縣正在創建全國文明縣城,讓我們共同努力,從一點一滴的"小節"做起,共同打造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遵守文明社會所要求的公共準則,管好自己的口,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腿,因為,文明贏得尊重,文明在腳下,文明在手上,文明在口中,文明在眼里,文明在心間。(張迎春)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1-02-28乘手扶電梯要養成文明習慣
- 2010-11-24[山西] 晉城:堅持"三早"教育 促進文明習慣養成
- 2010-09-0310出行陋習被福州市民鄙視 文明習慣應更深入人心
- 2008-01-21咒語式標語喚不來城市文明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