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罵”說起 警示世人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
http://www.caoliu14.com?2012-10-17 11:16? 張迎春?來源:安徽省蕪湖市文明辦
我來說兩句
倘若是白紙黑字,赫然寫著:"他媽的!",恐怕絕大多數人看了都會搖頭。可是,閑談中,交往中,一聲聲"他媽的"沖耳而來,人們卻常常漫不經心,不以為怪。甚至在某些人的詞匯表上,"他媽的"簡直成了不可缺少的語助詞、難分難解的"口頭禪"。
1925年7月19日,偉大的魯迅先生寫下一篇文章發表在當月27日的《語絲》周刊第三十七期上,標題就是《論"他媽的"》。還在那個時候,魯迅就發現,盡管中國土地遼闊,各地方言、習俗不盡相同,可"他媽的"一語。卻幾乎遍及全國,家喻戶曉;而在國外,是找不到對應的詞匯的,以至于翻譯都成了困難。所以,他諷刺地說:"牡丹是中國的'國花',那么,這可算是中國的'國罵'了。"。而在我們無為,這句話漸漸演變為"達媽",并充足大街小巷、市井廟堂,時時刻刻縈于所有人的耳邊。
與此相類似,在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發現許多別的很不美妙的行為:坐在鐵山影劇院里,你全神貫注于銀幕畫面或是舞臺上的精彩表演,可鄰座還在高談闊論,嘴里嚼著什么東西,劈啪作響;來到米公祠圖書館,你正查閱資料賞閱美文,本來鴉雀無聲,可突然一聲拍案叫絕,令人肉跳心驚;漫步街頭,一口痰突然迎面飛來,吐沫星兒如雨點濺落,令人作嘔,等你抬頭尋找它的來蹤時,這東西的"造物主"早就昂首揚長而去了,至于闖紅燈亂穿行馬路等不文明的交通行為更是比比皆是……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1-02-28乘手扶電梯要養成文明習慣
- 2010-11-24[山西] 晉城:堅持"三早"教育 促進文明習慣養成
- 2010-09-0310出行陋習被福州市民鄙視 文明習慣應更深入人心
- 2008-01-21咒語式標語喚不來城市文明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