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海無防,曾是中國長期以來的事實。從歷史上看,中國一直滿足于作一個陸地大國,由于農耕文明長期占主導地位,歷朝歷代都更為重視開拓和捍衛廣袤的疆土,而相對忽視發展海上力量和維護海洋權益。尤其是在鄭和下西洋之后,明清兩朝施行海禁政策,海洋實力大為收縮,海洋權益受到外患蠶食,為近代以來海防全面崩潰埋下伏筆。1840年鴉片戰爭,中華民族開始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海上入侵,陷入歷時一百多年的屈辱深淵,到新中國建立之時,這種入侵累計多達470余次。坐守著18000多公里的漫長海岸線和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我們卻無能為力,這樣的歷史早該結束了。隨著人民海軍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再加上如今航空母艦入列,我們已經初步擁有一支較為完備的多兵種合成、具有核常雙重作戰手段的現代海上力量。從歷史深處一路走來,我們更能明白中國擁有航母的重大歷史意義。
歷史的教益足以吸取,時代的形勢更應認清。今天的中國離不開世界,今天的世界也離不開中國。身處全球化時代,13億人口的中國正面對著一個大變革大調整的世界,中國人的觸角已經伸展到各個角落,中國的國家利益已經無處不在。面臨這樣一個歷史性變化,我們跳脫出大陸思維,全面走向海洋大國,已經是歷史必然。21世紀是海洋世紀,海洋已成為國家利益拓展的重要空間。中國人在充分掌握和利用海洋資源方面,在堅決捍衛自身海洋權益方面,在有效維護中國的全球利益方面,不能輕視,不能落后,不能掉隊。這同樣是中國發展航母的必要性和合法性之所在。
今天的中國,已經重回世界舞臺的中央,航母入列無疑讓這種全球聚焦愈發升溫。有些人再度借機發出“中國威脅論”,為中國可能成為“新的霸權”而憂心焦慮。實際上,中國的發展戰略和國防政策、外交政策一直以來就是最透明、最誠信的。擁有航母,并不改變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戰略抉擇,也不會改變我們永不稱霸、不搞軍備競賽和軍事擴張、維護世界和平的莊嚴承諾。中國發展航母,不是為了爭奪什么霸權,而是中國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所必不可少的戰略選擇,根本上是為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為中國的發展、世界的和平服務。“遼寧艦”只是一個開始,我們還會有更多航母,這是歷史的必然、時代的必要。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09-27揭秘中國航母女艦員:約占5% 有獨立生活區
- 2012-09-26"廈門艦"原政委邱新民:"廈門艦"曾給航母輸送人才
- 2012-08-28九華山下將崛起"總部"街 占地900畝造商務航母
- 2012-04-24兩岸文化藝術品運營中心成立 成廈門文化產業航母
- 2012-04-18漳浦花卉“長”成大產業 欲打造成“產業航母”
- 2012-01-12俄航母訪敘欲何為?
- 2011-11-15揭秘美軍航母上的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