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在尋找自己的派位結果。資料圖
晨報訊(記者陳巧恩)每當有人問起,為什么不讓女兒參加電腦派位進公辦校,而是直接去了民辦小學?31歲的小王總是回答:“因為我是路邊烤肉串的!”當然,并不是公辦校和烤肉串“有仇”,而是小王拿不出從業證明。昨天,由9名本科生組成的廈大“聞廈候鳥”實踐隊公布了一組調查數據,大約4成進城務工人員認為從業證明是孩子入讀廈門公辦校的第一道大難關。
勞動合同和營業執照 成攔路虎
“聞廈候鳥”是利用暑假開展實踐的,他們選取湖里、思明和同安三個行政區,通過走訪、問卷等形式調查。隊長鄭鑫告訴晨報記者,他們一共9人,分別來自該校的信息科學學院和新聞傳播學院,另外,還有兩名指導老師,王坤鐘和唐騰鳳。在問卷調查部分,共發出3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47份,其中百余受訪人坦言,從業證明是擺在他們面前一道難以逾越的檻,占比4成多。
根據廈門市的小學招生文件,滿足以下條件的適齡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簡稱外來娃)可在廈參加電腦派位進公辦校:父(母)親在廈暫住并合法務工一年以上,目前仍在廈務工;學生本人及父(母)親已在廈辦理暫住手續。也就是說,要有暫住證和從業證明,那么,拿什么來證明你在廈合法從業呢?勞動合同或合法有效的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這么看來,小王的女兒確實連參加電腦派位的資格都不具備。
這部分受訪人希望通過“聞廈候鳥”實踐隊表達的共同愿望是,期待“從業證明”一項能放開,“讓我們至少擁有就讀的可能性,而不是一開始就被排除在外”。小王說,能不能參加電腦派位,和是否派得進,雖然結果很有可能是一樣的,“但感覺大不同”。
徹底放開 對有證外來工不公平
那么,為什么不放開?一位不愿具名的教育界人士認為,在看到小王等人需求的同時,要考量另外一部分人的情況,“大部分的外來娃是滿足派位條件的,他們的父母在廈合法務工,辦社保,交稅收,如果放開,對他們來說,是不是成了另外一種不公平?”
以湖里區今年的招生情況為例,具備參加電腦派位條件的外來娃總數超過4000人,最終成功被派入的外來娃有1746人。也就是說,今年湖里區公辦小學為外來娃努力“挖”出來的學位有1746個,雖然多于往年,但和4000多人的申請大名單相比,差距仍然不小。說到底,僧遠遠大于粥是主要矛盾,滿足條件的2000多人都進不了呢,更何況不滿足條件的?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