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衛生部發布通知,要求深化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進一步提高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爭取實現90%的病人看病就醫不出縣域等目標。(9月25日《京華時報》)
一個人要正常地活下去,醫療是一種基本需求,這是時常被忽略的一點。相反,在另一種觀念里,醫療是一種消費,沒有錢哪有資格來享受?而正因為貧困落后之地,缺少這種消費能力,某些地方也不愿意把好的醫療資源投入到這些區域,所以才造成了一些基層地帶不具備治大病的能力。
生命是平等的,落后地帶與先進地區的人一樣,在基本需求這件事情上,都該享有同樣的結果。我們所不能理解的是,為什么在一些富裕之地,醫療資源嚴重過剩?而在一些經濟落后的地帶,醫療資源尤其是治大病的醫療資源嚴重匱乏?
表面看起來,是無形的市場推手造成了這種發展不均衡的現狀。但實際上,醫療市場化、生命貨幣化,社會被商業思維嚴重綁架,才是造成這種懸殊結果的主要原因。為什么一些地區總是長年落后,難以引進人才,造成發展乏力的局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這些地方醫療的基本保障沒有做好。在缺醫少藥之地,人們一旦生了重病急病,身邊的醫院往往束手無策,你只能往城市里趕,在路途上,總要耗費比別人更高的看病成本,承當更多的風險。
現在值得慶幸的是,有關部門開始意識到,這種落后與發展不均衡的狀況,并且進行了積極的糾偏。為什么衛生部現在有底氣,喊出“爭取實現90%的病人看病就醫不出縣域等目標”?這是因為在過去三年的新醫改建設中,縣醫院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獲得了源源不斷的資金及政策扶持。到今年年底,3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至少有1所醫院達到二級甲等醫院水平,它們將成為縣域醫療衛生服務的龍頭和中心,從而真正實現“大病不出縣”。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縣醫院甚至是鄉鎮醫院,現在甚至開始有了實力與資本,開始向“三甲醫院”沖擊。這在過去是難以想象的,此一現象同樣是政策扶持帶來的新變化。
從這個意義上看,“看病不出縣”無疑是一種社會管理理念的進步,其不但能為邊遠地區的民眾節約看病成本,還有利于降低人們看病的意外風險,拯救更多人的生命。從這種積極的變化中,我們看到生命得到了尊重,民眾生活的品質在提升,“以人為本”的人文情懷正走在路上。(吳帥)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09-10中央媒體看福建跨越發展:看病少花錢 就近能就醫
- 2012-08-20衛生所看病直接報銷 龍文實行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
- 2012-08-01福州村衛生所納入新農合定點 買藥按進價看病僅1元
- 2012-07-17“十項整改”落地化 看病取藥更順暢
- 2012-07-12背起藥箱,就是為鄉親看病
- 2012-07-10先看病后付費 別奢望信用一步到位
- 2012-06-12泉州信息平臺建成 持社??床】杀苊庵貜蜋z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