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先鋒 馬蘭魂——追尋林俊德院士的足跡
http://www.caoliu14.com?2012-09-26 08:44? ?來源:新華社
我來說兩句
抬眼未來,創新擎起和平之盾
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一幕:75歲的垂危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三天向自己的一生事業發起最后的沖鋒——
整理電腦資料、批改科研論文。召集課題組人員討論某重大科研任務……
讓林俊德在臨終前還放心不下的,是凝聚著他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的最新設想的兩個重大國防科研項目。
從設計出鐘表式壓力自記儀到開創地下核爆炸力學測量體系,直至開啟諸多重大國防科研項目的新局面,林俊德在52載科研生涯中,走的始終是一條自主創新之路。
“整個中國的核試驗工程,走的都是這樣一條集力創新、勇攀高峰之路。”基地副政委侯力軍說,中央決定獨立發展我國的核武器時,無論是知識積累還是物質準備,都可謂是一窮二白,沒有相關領域的核科研人員和馬蘭人不畏艱難、不懼封鎖,大力協同、集智攻關,突破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就不會有中國核試驗那一幕幕驚天動地的奇跡——
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我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后第五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
1967年,我國成功地進行了首次大當量氫彈核試驗。從原子彈到氫彈,我國只用了2年8個月,而美國是7年4個月,蘇聯是4年,法國是8年6個月。
這是中國核科研人員的驕傲,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