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難無價
天守集團(中國)有限公司總裁 蔡天守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大家好!
我是一個孤兒,從小父母雙亡,和一個啞巴姐姐相依為命,在苦水里泡大,沒讀多少書。貧窮是少年生活的深刻記憶,也是我創業奮斗的精神動力。13歲,我到一家米店當幫工,每天起早貪黑賣米、打雜。五年以后,老板找到我說:“我老了,看你吃苦耐勞,頭腦靈活,把米店盤給你怎么樣?”我說:“我想要,但沒錢。”“沒關系,借你500元,算三分利息。”于是,我成了米店的老板。原先做零售,一年做幾十萬生意,我接手后改做批發,第一年營業額就達500多萬元。
米店生意紅火,我想辦個碾米廠,這要投資一百多萬元,沒那么多錢,就到處借,求爺爺告奶奶向銀行貸款。廠辦起來了,但晉江大米產量不多,生意做得很艱難。我了解到,稻谷有的從安徽蕪湖進來,決定去那里采購。第一次乘火車,為了省錢,買了一張站票,站累了就鉆進座位下睡覺。下了火車,好不容易找到糧食局,負責人一聽我半生不熟的普通話,開口就是一句:“你是哪里來的騙子?”好說歹說,他才將信將疑地答應先賣給我兩噸。多次合作后,對方才放心,和我做起了生意。1989年,糧食普遍收成不好,我估計大米可能會漲價,一次訂購了12車皮稻谷,請人搬一噸要8毛,我舍不得多花錢,就帶著老婆、工人一袋袋地扛,累得差點吐血。果然,年底米價飛漲,稻谷價格翻倍,賺了50多萬元。
從一個孤兒到小老板,我嘗到了成功的滋味,也深深明白,成就一番事業,不僅要吃苦耐勞,誠實做事,更要把握機遇,敢于拼搏。
賣米終究是小打小鬧,我心里總盤算著做更大的生意。當時晉江服裝業發達,很多香港客商拿訂單來加工,利潤豐厚。我把米店賺到的錢分成兩份,對老婆說:“一份給你開米店,一份我轉行做服裝。我做不好,再回來賣米。”建服裝廠花光了所有錢,請不起很多師傅,人手不夠就自己上,既做老板又當雜工。雖然對服裝一竅不通,但我用心學,吃住都在廠里,從認面料開始,學會了一整套打板、剪裁、制作技術。經常加班,有時累得躺在地上就睡著。一次客戶催貨,三天三夜趕工,突然發現紐扣不夠,我連夜騎摩托車到石獅補貨,實在是太困了,半路上連車帶人摔進了臭水溝。我癱坐著,不停地問自己:“為什么不好好賣大米,轉行做服裝遭這份罪?”可是我沒有退路,時刻提醒自己,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用閩南話說就是“摔倒了沙都要抓兩把回家”。辛苦付出終于有了回報,半年時間服裝廠就賺了150萬元。
第三年,服裝業競爭激烈,原材料價格飛漲,經營成本越來越高。一次,跟貨車司機閑聊,他說:“你從石獅進的毛里,都是從常熟進來的”,還給我一張名片。我趕快去常熟,找到第五毛織廠,這里一碼毛里便宜2元,算起來,每月可節省40萬元。我開始從五毛廠進貨,不僅自己用,還批發給別人。當年,五毛廠一個臺灣股東要退休,我買下他的33%股份。開董事會時,董事長問我:“天守,為什么工廠業務不斷,還一直虧本?”我說:“吃閑飯的人太多,管理成本高,不虧都難?!蔽遗牧伺男馗f:“董事長,我讀書不多,但管理我行。讓我當總經理,賺錢大家分,虧錢算我的?!眱芍芎螅麻L同意了。一當上總經理,我果斷把管理人員從178人裁到25人。一年下來,管理費用降低46%,工人工資翻倍,盈利1800多萬元。
人在常熟,思鄉情重。第三年,不顧常熟市政府和工廠領導的挽留,我堅決回晉江發展,相繼成立了服裝織造有限公司、植絨廠、人造革廠、噴膠棉廠、針織廠、織嘜廠和貿易有限公司,組建天守集團。2002年跨入億元企業行列。我從中感悟到,多謀善斷,精打細算,勇于擔當,是創業成功的關鍵。
2003年,沿海地區出現用工荒,勞動力成本上升。我開始考慮企業向內陸轉移。在江西考察時,條件十分優惠,達成了投資意向?;貋砺愤^長汀,車陷進了泥坑,村民主動幫忙推車,我想拿錢答謝,他們笑著拒絕了。吃午飯時,我見服務員很勤快,就問她:“小姑娘,你一個月工資多少?”她回答我:“不多,包午餐350元?!碑敃r晉江普工每月1200元。我就想:長汀與江西環境差不多,作為福建人,投資應該首選閩西老區。就直接拜訪長汀縣領導,一拍即合。我投資2000多萬元,買下一個閑置的人造板廠,經過裝修重建,成立了福建天守服裝發展有限公司,還辦起了紡織廠、無紡布廠,興建了龍巖第一座四星級酒店。
為了推動老區發展,我主動當起編外“招商局長”,動員熟悉的企業家到長汀考察投資。當時還沒通高速公路,從晉江開車來回要14個小時,我陪同企業家跑了不下100趟。有個企業老板對我說:“天守,這里路遠又窮,怎么放心拿錢來投資!”我建議:“我給你一棟廠房免費使用,值得投資了,你再單獨辦廠”。這個老板當場同意,一年后,投資興建了自己的工業園。經我牽線搭橋,先后有安踏、利郎、盼盼等100多家大型企業入駐長汀,累計投資幾十個億,解決2萬多人就業,被稱作“長汀模式”。2010年我把長汀模式復制到了漳平市,總投資近10個億,成立了天守(福建)超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動員了一批企業家進駐漳平。
在實踐中,我逐漸明白,企業家賺錢固然重要,但人生的智慧不僅在于創造財富,幫助別人,互惠互利,才更有價值。因此,我也積極奉獻社會。兒子女兒結婚,我向晉江慈善總會捐獻1500萬元;在家鄉和南平、長汀、漳平等地捐資達3500多萬元。
事業有成,離不開家鄉人民的支持。家鄉梅塘村以前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1996年村支部換屆改選,老書記動員我去競選。老婆極力反對,她說:“梅塘太窮了,你專心辦好自己的企業,有錢捐獻一些,千萬別接這爛攤子。”但大家還是選我。就這樣,我當上了村支書,一干就是16年?,F在梅塘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福建省新村建設示范村。2011年,村財收入達778萬,農民人均年收入12700元。
事業成于勤奮,敗于安逸。我相信,在艱難中奮起,在挫折時堅守,在成功后警醒,路一定會走得更長更遠。
謝謝大家!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09-17邵武昭陽小學啟動"學雷鋒弘揚福建精神"讀書活動
- 2012-09-14踐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頒獎晚會舉行
- 2012-09-11馬照南周六省圖書館為您講解福建文化與福建精神
- 2012-08-24把學習實踐福建精神活動引向深入
- 2012-08-24切身領略福建精神的巨大感染力
- 2012-08-24深入學習實踐福建精神暨《福建精神讀本》出版發行座談會召開
- 2012-08-16福建精神之敢拼會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