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三關愛”之清風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http://www.caoliu14.com?2012-09-12 15:23? 劉曉娟?來源:中國文明網
我來說兩句
道德源于拉丁語中的詞“莫里斯”,意為風習、習慣,引申則有“規則、規范、行為品質好壞、善惡評價”等意義,是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之間關自覺認識和行為選擇的結果。道德,從某些方面來說,是生活的方式、思維的模式,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舉手投足間的修養、個人回環往復的空間。
現今社會,全球化進程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個人的自身體驗:一邊是空間的空前擴展,信息量大爆炸,科技的發達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面對這樣的豐富多元化和多樣化,我們對歷史的反思,對每個未來的想象,以至于對自身的認識卻并非越來越豐富化和多樣化,相反卻是淺薄了很多。
人是有普遍性的,人有別于動物的是讀書明禮。現在孩子的童年非常辛苦,周末還要去上各類補習班,但是,一個小學畢業的小孩是否能達到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讀書明禮的人的道德水平?他們是否知道怎么樣去做一個獨立的、完整的人?事實證明,缺乏人文精神,使人們在利益的角逐中將不再受到自制、理性、公正、博愛等精神的約束,只有對金錢赤棵裸的無恥追逐,這樣的“發展”就算是暫時獲得了效益,但充其量只是一種殘缺的發展。
龍應臺有一段寫的非常深刻:“什么是道德文化?那是一個人迎面走來,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間的整體氣質。他走過一棵樹,樹枝低垂,他是隨手把枝折斷丟棄,還是彎身而過?一只長了癬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憐憫地避開,還是一腳踢過去?電梯門打開,他是謙抑地讓人,還是霸道地推人?一個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綠燈亮了,他會攙那盲者一把嗎?他與別人如何擦身而過?他如何低頭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帶?他怎么自賣菜小販接過找來的零錢?他,獨處時如何與自己相處?”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2-09-11“三關愛”之把關愛獻給留守兒童
- 2012-07-31三元區開展學雷鋒“三關愛”志愿服務進社區活動
- 2012-04-16全國三關愛志愿服務活動在武漢正式啟動
- 2011-06-29[貴州] 開陽民政局深入開展"三關愛"志愿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