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津津有味吃飯
(閩東日報記者 張尚瑤 鄭莉 文/圖)?9月6日11時40分,“叮鈴鈴……”屏南縣棠口中學下課鈴聲準時響起,敞亮寂靜的寄宿生食堂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全校150名寄宿生陸續沖向整齊劃一的櫥柜,備好碗筷,8人一桌,各就各位,等待“桌長”端來中午的美餐:一大碗紅蘿卜炒肉片,一大碗炒葫蘆,一大碗豆腐湯。
短短十多分鐘后,孩子們有序地起立,桌上幾乎沒有剩菜剩飯,他們麻利地整理碗筷,清洗干凈后歸位。這是一群十三四歲的孩子,他們珍惜的這些統一份額的菜肴叫做“寄宿生營養餐”,是屏南縣免費提供給該校所有寄宿生的。
就讀初三年級的張祥春家住棠口鄉偏遠的旺坑村,由于交通不便,回趟家要走近4小時山路。“以前我只能配豆腐乳和榨菜,有時就吃白飯,現在吃上免費的營養餐,有葷有素,感覺身體健康了。”靦腆清瘦的張祥春和記者談起“營養餐”時滿足地笑著說。
據了解,今年5月初,屏南縣長吳毅榮到學校調研學生營養狀況時,發現這里孩子“個子都很小”,有的家里帶來的咸菜都發了霉,吳毅榮當場拍板在該校試點推行“寄宿生免費營養餐”。校長周修實介紹,原本學校有國家推廣的“免費營養早餐”,每餐按2.5元標準,一個蛋、兩個饅頭、一份豆漿或面包、牛奶,饅頭面包等供應學生,但午餐、晚餐仍成問題。寄宿生多半是留守學生或貧困家庭孩子,有的是缺錢,有的是不會合理使用,造成寄宿生普遍存在營養缺乏的問題。如今縣里推行“寄宿生免費營養餐”,按每人每天7元標準補助,葷素搭配,每餐保證1葷、1素、1湯。米飯由學生自帶大米,學校統一免費燉飯。
棠口中學為了保障食堂正常運轉,食堂工勤人員均有工資保障,全年按1500元Х10月標準發放;學校設立專門教師每天采購,與超市訂立合同,保證肉菜供應。一直與寄宿生們同吃同住的校長周修實信心滿滿地說:“孩子們正在長身體,有這么吃,沒過多久準能紅潤起來。”
記者在宿舍樓前隨機采訪了一位初一新生,她叫肖楠,父母在海南打工,今年暑假她回棠口外婆家后就決定不走了。“在海南讀小學時也當寄宿生,吃住都是自己的,大包小包帶著很不方便,這里學習生活條件好,家里人也放心。”今秋,棠口中學由于這項利民政策的惠澤,學校吸引了33名農民工子女入學,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區就學壓力。
背景數據
據了解,今秋在屏南縣19所農村中小學推廣“寄宿生營養餐”,將有2000多名寄宿生受益。營養早餐由上級財政、按每生60元×10月標準補助到位,每年120萬元。營養餐按每生140元×10月標準補助,每年所需280萬元經費,由縣、鄉財政按8∶2的比例分擔。為保證營養餐“到校、到人、到肚子”,縣教育局、財政局在每個學校各設立一名掛校領導,負責監管,并倡導部門單位、知名企業和社會熱心人士捐款、捐物,推進這項惠民工程順利實施。
![]() |
![]() |
責任編輯:陳楠 |